《阮郎归·柳阴庭院占风光》

曾觌 [宋]
柳阴庭院占风光,呢喃清昼长。碧波新涨小池塘,双双蹴水忙。萍散漫,絮飘飏。轻盈体态狂。为怜流去落红香,衔将归画梁。
《阮郎归·柳阴庭院占风光》解析

①呢喃:燕语。

②蹴水:点水,踏水,掠水。

【评解】

这首咏燕词,是作者在宫中侍宴时所作。上片写呢喃双燕蹴水,小池碧波新涨。柳

阴庭院,占尽风光。下片写往来双燕衔泥,东风落红飘香。轻盈体态,飞入画梁。全词

写景咏物,倩丽新巧,描绘双燕体态,传神入画。

--------------------------

据周密《武林旧事》卷七记载,南宗、孝宗、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三月初十,宋孝宗陪太上皇宋高宗,至后苑赏花,“回至清妍亭看茶蘼,就登御舟,绕堤闲游。(太上皇)倚阑闲看,适有双燕掠水飞过,传旨令曾觌赋之 ,遂进《阮郎归 》。”可见这是奉旨填词。

邹祇谟《 远志斋词衷》说 :“咏物固不可不似,尤忌刻意太似。取形不如取神,用事不若用意 。”此词深得其中之昧。处处说燕,而终篇无一燕字。说它写得不像,却很像;说它像,却又不太像,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取其神而不袭其貌。词人主要通过烘托、陪衬等方法,迂回曲折地描写燕子所处的环境,燕子的声音、动作和体态;同时还借助了明喻和暗喻等手法 。词的起首二句先写环境,后写声音。庭院深深,杨柳阴浓,渲染了庭院的深邃静。在这寂静的环境中,唯有双双紫燕,终日呢喃,神态上这就突出了词中的主体。不径说燕子,仅以“呢喃”二字,从声音上勾画出它的特点,接着后面两句,也以同样的结构,先写环境,后写动作,只是词人的眼先已庭院移到池塘。

一池春水,雨后新涨,碧波荡漾,境极美矣。此时忽有双双燕子,掠水而过。这是以环境之静,烘托燕子之动,动静相宜 ,便产生优美的情趣。“蹴水忙”三字,可谓得燕子之神。蹴者,踏也。你看一只燕子刚从水面上点了一下,飞了过去,紧接着又一只燕子从水面上点了一下,飞了过去⋯⋯飞燕踏水,前后相续,活生生的一幅飞燕闹春图。呈现于读者眼前虽不言燕,而生动的燕子形象已入读者眼帘了。

过片二句,通过环境的渲染、烘托,又进一步运用明喻或暗喻摹拟燕子的形象 。用比喻亦不易,“体认稍真,则拘而不畅;摹写差远 ,则晦而不明”(见张炎《词源》论咏物),其妙亦在似与不似之间。“萍散漫”,承上片“池塘”而来 。池塘上浮萍点点,逐水飘流,映衬了空中的飞燕 。“絮飘飏”承起句“柳阴”而来。既云有阴阴杨柳,自有柳絮飘飏,于中也自然地点出时当絮飞花落的暮春,与《武林旧事》所说的“三月初十日”恰相符合。柳絮在风中飘扬,烘托出燕子在天空飞翔的姿态。其体态轻盈,情韵杳眇,悠然可想。而着一“狂”字,回味无穷。

结尾二句,是全篇的警策,犹如画龙点睛,全篇因之警动。暮春时节,落红阵阵,有的飘在岸上,有的落入水中,惹人怜惜。词人说:“为怜流去落红香,衔将归画梁 。”写燕子惜花,同时也将人之怜香惜艳的心情反映出来。明人沈际飞评曰 :“怜香惜艳,燕大不俗 。‘落花都上燕巢泥’,根出在此。”(《草堂诗余正集》卷一)“落花都上燕巢泥”,是李清照(一作周邦彦 )《浣溪沙》中的句子。李清照早于曾觌,曾词人之根可能出于李词。然李词所的只是燕子衔泥筑巢的结果,而曾词则刻画其过程,形象更为生动,情感更加浓厚。同时,下句的“归”字与上句的“去”字,相互呼应,落花逐水而流,而多情的燕子却把它一口一口衔回画梁,筑成芳巢。这就赋予燕子以大雅不俗的性格 ,实际上也映射出词人自己的“心影”。这词的艺术表现手法是相当成功的。

曾觌简介
曾觌(1109-1180)字纯甫,号海野老农,汴京(今河南开封)人。高宗绍兴三十年(一一六○),以寄班祗候与龙大渊同为建王内知客。孝宗受禅,以潜邸旧人权知阁门事。与龙大渊朋比为奸,恃宠干政,广收贿赂,权势颇盛。出为福建、浙东总管。乾道七年(1171年),迁承宣使、节度使。淳熙元年(一一七四),除开府仪同三司。七年卒,年七十二。《宋史》卷四七零有传。今录诗二首。其词语言婉丽,风格柔媚。
曾觌诗集
  • 鹧鸪天·龙驭亲迎玉辇来 - 曾觌 - [宋]

    龙驭亲迎玉辇来。江梅枝上雪培堆。东风上苑春光到,更放金莲匝地开。腾凤吹,进瑶杯。两宫交劝正欢谐。父慈子孝从今数,准拟开筵一万回。
  • 鹧鸪天·桃李飘零春已深 - 曾觌 - [宋]

    桃李飘零春已深。可怜轻负惜花心。尊前赖有红千叠,窗外休惊绿满林。灯灼灼,醉沈沈。笙歌丛里酒频斟。留欢且莫匆匆去,怅望春归何处寻。
  • 鹧鸪天·每上春泥向晓乾 - 曾觌 - [宋]

    每上春泥向晓乾。花间幽鸟舞姗姗。年华不管人将老,门外东风依旧寒。投簪易,息机难。鹿门归路不曾关。羡君早觉无生法,识破南柯一梦间。
  • 鹧鸪天·故乡寒食醉酡颜 - 曾觌 - [宋]

    故乡寒食醉酡颜。秋千彩索眩斓斑。 如今头上灰三斗,赢得疏慵到处闲。 钟已动,漏将残。浮生犹恨别离难。 镬汤转作清凉地,只在人心那样看。
  • 减字木兰花·一声杜宇 - 曾觌 - [宋]

    一声杜宇。满地落红愁不语。国色春娇。不逐风前柳絮飘。珠帘休卷。爱惜龙香藏粉艳。胜友俱来。同醉君恩倒玉杯。
  • 水调歌头·溪山多胜事 - 曾觌 - [宋]

    溪山多胜事,诗酒辨清游。主人为我,增茸台榭足凝眸。仿佛玉壶天地,隐见瀛洲风月,千首傲王侯。谁与共登眺,公子气横秋。记当年,曾共醉,庾公楼。一杯此际,重话前事逐东流。多谢兼金清唱,更拟重阳佳节,挼菊任扶头。但愿身长健,浮世拚悠悠。
  • 水调歌头·图画上鳞阁 - 曾觌 - [宋]

    图画上鳞阁,莫使鬓先秋。壮年豪气,无奈黯黯阵云浮。常记青油幕下,一矢聊城飞去,谈笑静边头。勋业出无意,非为快恩雠。卷龙韬,随凤诏,与时谋。朱幡皂盖南下,聊试海山州。邂逅故人相见,俯仰浮生今古,蝼蚁共王侯。万事偶然耳,风月恣嬉游。
  • 水调歌头·长乐富山水 - 曾觌 - [宋]

    长乐富山水,杖屦足追游。故人千里,西望双剑黯回眸。多谢扁舟乘兴,慰我天涯羁思,何必羡封侯。暮雨疏帘卷,爽气飒如秋。 送征鸿,浮大白,倚危楼。参横月落,耿耿河汉近人流。堪叹人生离合,后日征鞍西去,别语却从头。老矣江边路,清兴漫悠悠。
  • 菩萨蛮·云烟漠漠秋容老 - 曾觌 - [宋]

    云烟漠漠秋容老。茅檐映水人家好。林叶未凋疏。远山横有无。平生耕钓事。若个安身事。劝君早归来。碧香新瓮开。
  • 菩萨蛮·杏花寒食佳期近 - 曾觌 - [宋]

    杏花寒食佳期近。一帘烟雨琴书润。砌下水潺潺。玉笙吹暮寒。阳台云易散。往事寻思懒。花底醉相扶。当时人在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