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天乐·绿槐千树西窗悄》

王沂孙 [宋]
绿槐千树西窗悄,厌厌昼眠惊起。饮露身轻,吟风翅薄,半翦冰笺谁寄。凄凉倦耳。漫重拂琴丝,怕寻冠珥。短梦深宫,向人犹自诉憔悴。残虹收尽过雨,晚来频断续,都是秋意。病叶难留,纤柯易老,空忆斜阳身世。窗明月碎。甚已绝馀音,尚遗枯蜕。鬓影参差,断魂青镜里。
《齐天乐·绿槐千树西窗悄》解析

这首词以蝉鸣为贯穿全词的线索。作者把自己的抒情介乎其中,和蝉鸣相互感发生兴的手法,使物我之间描写角度不断转换,人蝉互为虚实的变化交错描绘,从而产生一种意象之间的流动和跳跃,大大拓张了意蕴包容的空间。

“绿槐千树西窗悄,厌厌昼眠惊起。”写出环境绿槐千树,浓阴蔽户,人也恹恹地懒在床上却被阵阵蝉鸣惊醒。绿槐千树,当夏令。“悄”点染幽谧氛围。“昼眠惊起”情境转变。这里没有直写蝉,却已虚托出蝉鸣的撩人惊心 。“惊”字表现出词中人缘于某种特定的心境情怀对蝉鸣产生的强烈感受,为下面的借物写情张本 。饮露身轻,吟风翅薄,半剪冰笺谁寄。描写角度由人转到蝉。“饮露身轻,吟风翅薄”,借蝉的形貌习性,象征着对这些物性产生深切感受、强烈共鸣。“饮露”、“吟风”自娱的生活 ,自甘“身轻翅薄”不为时重的淡泊,固守高洁不群的节操,在词人心中,引起强烈的共鸣这种情志在此时此世有谁能理解呢?“冰笺”意为洁白的信笺。由轻薄透明的蝉翼兴发的想象,暗指高洁之质。“冰笺谁寄”,慨叹欲寄无人的叹问表达情怀无人理解。其中所蕴含的实际上是最使词人感到悲哀的、不为故旧知已理解。表达的是“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的沉痛慨叹。蝉的形象,在传统诗歌中和历代士大夫心目中,历来是高洁的象征具有特定的文化原型意蕴。

如虞世南曾咏凄凉倦耳蝉声阵阵,令人怅触;声声凄凉,不堪卒听。故云“倦耳”,“凄凉”一语关蝉鸣之音和人之心境。因此 ,“ 漫重拂琴丝 ,怕寻冠珥 ”。琴声与蝉有何关系 ?《后汉书·蔡邕传》载,“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是弹琴者见螳螂捕蝉,而形诸琴。蔡邕这才明白,不是主人请他饮宴又要杀他 。“冠珥”是古代贵官冠上的饰物。词中人根据蝉的感性特征,感发的奇特曲折联想。莫要再弹奏那捕蝉的琴音,怕去寻觅那貂蝉的冠珥。表达了词人不愿意再蹈危机,再履官场之意。

“短梦深宫,向人独自诉憔悴 。”不管人的感受如何,蝉鸣如故。绿萌如深宫,在这里做着短梦。人生如梦,苦况堪与人说 。“憔悴”借人身心交困之病态,写蝉之身体瘦小与声音悲切,象征意味极浓。与“ 绿槐千树 ”、“西窗”和“厌厌昼眠惊起”遥遥挽合,虚托出人与蝉经历、心态的曲折变化。蝉无休无止的哀鸣,表现了它对自己的末日的不可解脱的惶恐和悲哀,令人不堪卒听,才会引起他“惊”心的强烈感受,这里再次回应“惊”之词眼。

下面写秋景秋意 :“残虹收尽过雨 ,晚来频续,都是秋意”。“过雨”指时断时续阵雨 。“残虹收尽过雨”指夏秋之交,阴睛不定,秋雨断续,黄昏云收雨止。残虹辉映,雨打落叶,秋意袭人。此处写景,颇有特色。抛开自然时序,以残虹“收尽 ”过雨 ,置 “晚”于“断续”之前 ,赋予景物一种能动的意态,好一幅凋残满目、秋寒烘笼的秋意图。

“病叶难留,纤柯易老,空忆斜阳身世 。”写夏秋时序变化。生物也随之由荣变枯。词人以环境的凋残烘染物态人情。紧接三句,即写蝉在这时序变易中的孤苦情态。“ 叶 ”“ 柯 ”是蝉的庇护之所。但已“病”,已“纤”矣 。而蝉的末日已临 。面对此时,曾在夏日不断鸣的蝉,也只能徒徒地追忆往昔繁盛日了 。 这时的浅吟低唱 ,也只能是给自己唱夕阳挽歌。词人在这里用蝉来表示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和人的经历。

“窗明月碎 ”,“碎”字用得绝妙 ,月亮圆挂天空 。但月光却被凋敝的树打碎 。在残叶疏枝的的间隙。零碎的月光穿过。窗前树影摇曳,枯树死蝉,景象惨然。寂静中 ,似有寒蝉余音飘来 。只有它的躯壳 ,还存在冷枝枯叶中 。词中人由此不由自主地揣测 ,这不幸的又不为人理解的小生灵临死前的情状。“鬓影参差 、断魂青镜里。”哀蝉辞世定似满怀怨苦魂化为蝉的女子,鬓影参差,形容憔悴。独自面对青镜,至死不变的节操无人理解,惟祈明镜鉴之,魂断而遗恨无尽也。逆向地化用齐后尸变为蝉的典事,与“短梦深”再次呼应。表达含蓄,近似深沉,有悲剧感。悲剧给人总是刻骨铭心的伤痛。词人心中亦是如此。因为词中人早有一怀相同的遗恨,因而他才会闻蝉心惊,引发“同是天涯沦落人”的相同感怀。

咏物之法句有两种 :一种是抒情主体融合其中,与所咏之物相互感发生兴,通过角度的转换,表现起伏的感情;一种是抒情主体侧身其外,隐于物后,通过时空的变化,展示情感的曲折发展。这首词采用抒情主体入乎其内,与所咏之物相互感发生兴的手法。

王沂孙简介
王沂孙,生卒年不详,字圣与,又字咏道,号碧山,又号中仙,因家住玉笥山,故又号玉笥山人,南宋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大约生活在1230年至1291年之间,曾任庆元路(路治今宁波鄞州)学正。
王沂孙工词,风格接近周邦彦,含蓄深婉,如《花犯·苔梅》之类。其清峭处,又颇似姜夔,张炎说他“琢语峭拔,有(姜)白石意度”。尤以咏物为工,如《齐天乐·蝉》、《水龙吟·白莲》等,皆善于体会物象以寄托感慨。其词章法缜密,在宋末格律派词人中是一位有显著艺术个性的词家,与周密、张炎、蒋捷并称“宋末词坛四大家”。
词集《碧山乐府》,一称《花外集》,收词60余首。主要词作有《天香·龙涎香》、《齐天乐·蝉》、《高阳台·和周草窗寄越中诸友韵》、《眉妩·新月》、《长亭怨慢·重过中庵故园》、《法曲献仙音·聚景亭梅次草窗韵》等
王沂孙诗集
  • 眉妩 新月 - 王沂孙 - [宋]

    渐新痕悬柳,淡彩穿花,依约破初暝。便有团圆意,深深拜,相逢谁在香径。画眉未稳,料素娥、犹带离恨。最堪爱、一曲银钩小,宝帘挂秋冷。 千古盈亏休问。叹慢磨玉斧,难补金镜。太液池犹在,凄凉处、何人重赋清景。故山夜永。试待他、窥户端正。看云外山河,还老尽、桂花影。
  • 齐天乐 蝉 - 王沂孙 - [宋]

    一襟馀恨宫魂断,年年翠阴庭树。乍咽凉柯,还移暗叶,重把离愁深诉。西窗过雨。怪瑶佩流空,玉筝调柱。镜暗妆残,为谁娇鬓尚如许。铜仙铅泪似洗,叹携盘去远,难贮零露。病翼惊秋,枯形阅世,消得斜阳几度。馀音更苦。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谩想薰风,柳丝千万缕。
  • 水龙吟·晓寒慵揭珠帘 - 王沂孙 - [宋]

    晓寒慵揭珠帘,牡丹院落花开未。玉栏干畔,柳丝一把,和风半倚。国色微酣,天香乍染,扶春不起。自真妃舞罢,谪仙赋後,繁华梦、如流水。池馆家家芳事。记当时、买栽无地。争如一朵,幽人独对,水边竹际。把酒花前,剩拚醉了,醒来还醉。怕洛中、春色匆匆,又入杜鹃声里。
  • 水龙吟·世间无此娉婷 - 王沂孙 - [宋]

    世间无此娉婷,玉环未破东风睡。将开半敛,似红还白,余花怎比。偏占年华,禁烟才过,夹衣初试。叹黄州一梦,燕宫绝笔,无人解、看花意。 犹记花阴同醉。小阑干、月高人起。千枝媚色,一庭芳景,清寒似水。银烛延娇,绿房留艳,夜深花底。怕明朝、小雨濛濛,便化作燕支泪。
  • 水龙吟·淡妆不扫蛾眉 - 王沂孙 - [宋]

    淡妆不扫蛾眉,为谁伫立羞明镜。真妃解语,西施净洗,娉婷顾影。薄露初匀,纤尘不染,移根玉井。想飘然一叶,飕飕短发,中流卧、浮烟艇。可惜瑶台路迥。抱凄凉、月中难认。相逢还是,冰壶浴罢,牙床酒醒。步袜空留,舞裳微褪,粉残香冷。望海山依约,时时梦想,素波千顷。
  • 水龙吟·翠云遥拥环妃 - 王沂孙 - [宋]

    翠云遥拥环妃,夜深按彻霓裳舞。铅华净洗,涓涓出浴,盈盈解语。太液荒寒,海山依约,断魂何许。甚人间、别有冰肌雪艳,娇无奈、频相顾。 三十六陂烟雨。旧凄凉、向谁堪诉。如今谩说,仙姿自洁,芳心更苦。罗袜初停,玉榼还解,早凌波去。试乘风一叶,重来月底,与修花谱。
  • 一萼红·思飘飘 - 王沂孙 - [宋]

    思飘飘。拥仙姝独步,明月照苍翘。花候犹迟,庭阴不扫,门掩山意萧条。抱芳恨、佳人分薄,似未许、芳魄化春娇。雨涩风慳,雾轻波细,湘梦迢迢。 谁伴碧樽雕俎,笑琼肌皎皎,绿鬓萧萧。青凤啼空,玉龙舞夜,遥睇河叹光摇。未须赋、疏香淡影,且同倚、枯藓听吹箫。听久余音欲绝,寒透鲛绡。
  • 一萼红·玉婵娟 - 王沂孙 - [宋]

    玉婵娟。甚春馀雪尽,犹未跨青鸾。疏萼无香,柔条独秀,应恨流落人间。记曾照、黄昏淡月,渐瘦影、移上小阑干。一点清魂,半枝空色,芳意班班。重省嫩寒清晓,过断桥流水,问信孤山。冰粟微销,尘衣不浣,相见还误轻攀。未须讶、东南倦客,掩铅泪、看了又重看。故国吴天树老,雨过风残。
  • 一萼红·占芳菲 - 王沂孙 - [宋]

    占芳菲。趁东风妩媚,重拂淡燕支。青凤衔丹,琼奴试酒,惊换玉质冰姿。甚春色、江南太早,有人怪、和雪杏花飞。藓珮萧疏,茜裙零乱,山意霏霏。 空惹别愁无数,照珊瑚海影,冷月枯枝。吴艳离魂,蜀妖浥泪,孤负多少心期。岁寒事、无人共省,破丹雾、应有鹤归时。可惜鲛绡碎翦,不寄相思。
  • 一萼红·翦丹云 - 王沂孙 - [宋]

    翦丹云。怕江皋路冷,千叠护清芬。弹泪绡单,凝妆枕重,惊认消瘦冰魂。为谁趁、东风换色,任绛雪、飞满绿罗裙。吴苑双身,蜀城高髻,忽到柴门。欲寄故人千里,恨燕支太薄,寂寞春痕。玉管难留,金樽易泣,几度残醉纷纷。谩重记、罗浮梦觉,步芳影、如宿杏花村。一树珊瑚淡月,独照黄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