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门·愁脉脉》

陈克 [宋]
愁脉脉。目断江南江北。烟树重重芳信隔。小楼山几尺。细草孤云斜日。一向弄晴天色。帘外落花飞不得。东风无气力。
《谒金门·愁脉脉》解析

这首词是登高怀人之作。词中句句有韵,而且韵脚金用入声字,读来有一句一哽咽之感。

起头“愁脉脉”三个字直抒胸臆,写自己心中积郁着脉脉的愁绪。其下全为景物描写,但因有“愁脉脉”三字贯头,故此下所有的景语亦为情语 。“目断江南江北 ”紧接“愁脉脉”而起,写自己登高望远,但无法望尽江南江北,胸中的愁绪反而越来越浓了。

“烟树重重芳信隔,小楼山几尺”写“目断”的原因。在这里,词人不写山峥高大,偏用“山几尺”的夸张手法来写山之小,强调的是重重“烟树”隔断了“芳信 ”。从而人立“小楼”之上的凄迷无助情绪被渲染得淋漓尽致。

下片首句“细草弧云斜日 ”,一句三折,两字一意,用最经济的语言描绘出一片凄楚迷离的景象。“细草”绵绵无际更添辽远凄迷之感。写“云”曰“孤”,见出离人的影子 ,“孤云”实际是离人心酸处境的象征意象 。“斜日”状写太阳即将落山,这一时刻往往是鸟兽归巢而离人伤怀的时候。“一向弄晴天色”,在上一句凄迷的背景上,即使天气片刻转晴,也不能使人脱离忧郁 。“落花”本是伤情物,更何况是阴雨浮浮,东风无力,落花连飞舞一下也是不可能的,其中传达的悲伤之情当较平时更甚了。

这首词格韵清高,轻淡绵密,含蓄幽邃。同时由于受作者身世的影响,这首词在登高怀人之外似另有寄托,如“目断江南江北”似在寓托山河破碎而“东风无气力”又似乎寓有无力恢复失地之意。总之,这首词在凄迷的闺情背后寄托着深深的家国之恨。

陈克简介
陈克(1081—1137),北宋末至南宋初词人。字子高,自号赤城居士。临海(今属浙江)人。少时随父宦学四方,后侨居金陵(今江苏南京)。绍兴七年(1137),吕祉节制淮西抗金军马,荐为幕府参谋,他欣然响应,留其家于后方,以单骑从军。曾与吴若共著《东南防守便利》3卷,其大略谓“立国东南,当联络淮甸荆蜀之势”(《四库全书总目》)。
陈克诗集
  • 菩萨蛮·赤阑桥尽香街直 - 陈克 - [宋]

    赤阑桥尽香街直,笼街细柳娇无力。金碧上青空,花晴帘影红。黄衫飞白马,日日青楼下。醉眼不逢人,午香吹暗尘。
  • 菩萨蛮·柳条窣窣闲庭院 - 陈克 - [宋]

    柳条窣窣闲庭院。锦波绣浪春风转。红日上阑干。晚来花更寒。绿檀金隐起。翠被香烟里。幽恨有谁知。空梁落燕泥。
  • 菩萨蛮·池塘淡淡浮鸂鶒 - 陈克 - [宋]

    池塘淡淡浮鸂鶒。杏花吹尽垂杨碧。天气度清明。小园新雨晴。绿窗描绣罢。笑语酴醿下。围坐赌青梅。困从双脸来。
  • 菩萨蛮·绿芜墙绕青苔院 - 陈克 - [宋]

    绿芜墙绕青苔院。中庭日淡芭蕉卷。蝴蝶上阶飞。烘帘自在垂。玉钩双语燕。宝甃杨花转。几处簸钱声。绿窗春睡轻。
  • 菩萨蛮·柳条到地莺声滑 - 陈克 - [宋]

    柳条到地莺声滑。鸳鸯睡稳清沟阔。九曲转朱阑。花深人对闲。日长刀尺罢。试屐樱桃下。?髻玉钗风。云轻线脚红。
  • 菩萨蛮·绿阴寂寂樱桃下 - 陈克 - [宋]

    绿阴寂寂樱桃下。盆池劣照蔷薇架。帘影假山前。映阶红叶翻。芭蕉笼碧砌。猧子中庭睡。香径没人来。拂墙花又开。
  • 点绛唇·曲陌春风 - 陈克 - [宋]

    曲陌春风,谁家姊妹同墙看。映花烘暖。困入茸茸眼。细马轻衫,倚醉偷回面。垂杨转。坠鞭挥扇。白地肝肠断。
  • 鹧鸪天·禁瘆馀寒酒半醒 - 陈克 - [宋]

    禁罥余寒酒半醒。蒲萄力软被愁侵。鲤鱼不寄江南信,绿尽菖蒲春水深。 疑梦断,怆离襟。重帘复幕静愔愔。赤阑干外梨花雨,还是去年寒食心。
  • 鹧鸪天·芳树阴阴脱晚红 - 陈克 - [宋]

    芳树阴阴脱晚红。余香不断玉钗风。薄情夫婿花相似,一片西飞一片东。 金翡翠,绣芙蓉。从教纤媚笑床空。揉蓝衫子休无赖,只与离人结短封。
  • 鹧鸪天·小市桥弯更向东 - 陈克 - [宋]

    小市桥弯更向东。便门长记旧相逢。踏青会散秋千下,鬓影衣香怯晚风。悲往事,向孤鸿。断肠肠断旧情浓。梨花院落黄茅店,绣被春寒此夜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