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应制》

蔡襄 [宋]
高列千峰宝炬森,端门方喜翠华临。宸游不为三元夜,乐事还同万众心。天上清光留此夕,人间和气阁春阴。要知尽庆华封祝,四十余年惠爱深。
《上元应制》解析

“宸游不为三元夜,乐事还同万众心”正契合了仁宗的那句“朕非好游观,盖与民同乐”。皇帝作为天子,是上天的代表,“天上清光留此夕,人间和气阁春阴”,他在新年的临幸为百姓带来了祥瑞之气,百姓也要纷纷向他们的皇帝问候与祝福,“华封祝”是一个典故,在这里用这个典故表明百姓对皇帝献上最诚挚的祝福,“要知尽庆华封祝,四十余年惠爱深。”要知道百姓之所以这么爱戴自己的皇帝,是因为他们沐浴了皇帝陛下四十多年的恩泽。仁宗皇帝在位四十余年,当时蔡襄正担任着他的宰相。他的这首应制诗虽然不乏奉承之语,但全诗文气流畅,庄重典雅。

皇帝在这一日站在皇宫门楼上接受百姓的瞻仰,是表示自己希望百姓能安居乐业,而自己则愿意与民同乐。这在古代并不稀奇,很多皇帝都用同样的方式安抚过民众。蔡襄的这首作品,全诗用了很多歌颂性质的字眼,大概人们都是喜欢听奉承话的,而皇帝尤其是这样的人,所以这首诗里的字词有带着阿谀奉承的嫌疑。像“千峰高列”,“宝炬”,“方喜”,“宸游”,“万众心”,“搁光阴”,“尽庆封祝”,“惠爱深”,这些词很夸张,很难说百姓真有这样深的感恩之心,四十余年中仁宗真的就老是为百姓着想。

蔡襄的诗水平一般,只是应制之类作得多些,声名传出去竟有了蔡公善诗文的说法。应制诗一定得合皇帝的意,不能风头盖过了皇帝。这样题材的诗,向来是难免使人笑话的。臣子唯唯诺诺站在皇帝宝座下,尽管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仍战战兢兢,生怕诗做不好,轻得不受倚重,重得丢掉性命,那么只好拣好听的话说了。时间一长,于是这样的诗歌就好像从模子里刻出来的一样,流传得也自然多了,久而久之竟造就了蔡公善诗文的佳话。

蔡襄简介
蔡襄(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字君谟,汉族,北宋福建路兴化军仙游县慈孝里赤湖蕉溪(今福建省仙游县枫亭镇九社青泽亭)人。北宋著名书法家、政治家、茶学家。
天圣八年(1030年),蔡襄登进士第,先后任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三司使、端明殿学士等职,出任福建路转运使,知泉州、福州、开封和杭州府事。治平四年(1067年),蔡襄逝世。累赠少师,谥号“忠惠”。
蔡襄为官正直,所到之处皆有政绩。就任泉州知府时,主持建造万安桥(洛阳桥);就任福州知府时,去处民间巫蛊的危害;在建州就任福建路转运使(省长)时,倡植福州市至漳州府七百里驿道松;在园林艺术上,君谟主持制作武夷茶“小龙团”。所著《茶录》总结了古代制茶、品茶的经验,而《荔枝谱》则被称赞为“世界上第一部果树分类学著作”。蔡襄工于书法,诗文清妙,其书法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为“宋四家”之一。有《蔡忠惠公全集》传世。
蔡襄诗集
  • - 蔡襄 - [宋]

    六年守郡在天涯,冬暖无因见雪华。今日复看千里白,强怜寒色作诗夸。
  • 好事近·瑞雪满京都 - 蔡襄 - [宋]

    瑞雪满京都,宫殿尽成银阙。常对素光遥望,是江梅时节。如今江上见寒梅,幽香自清绝。重看落英残艳,想飘零如雪。
  • 梦游洛中十首 - 蔡襄 - [宋]

    天际乌云含雨重,楼前红日照山明。嵩阳居士今安否,青眼看人万里情。
  • 梦游洛中十首 - 蔡襄 - [宋]

    修竹萧萧曲槛前,清泉虢虢小池边。琴中一弄履霜操,人静当庭月正圆。
  • 梦游洛中十首 - 蔡襄 - [宋]

    过雨池塘凉气早,落花门户乱红多。松亭石上题名处,谁剥莓苔看在么。
  • 梦游洛中十首 - 蔡襄 - [宋]

    庙下春行香雾合,观中朝茹药牙尖。故人别后无消息,荒草生坟白露沾。
  • 梦游洛中十首 - 蔡襄 - [宋]

    霜后丹枫照曲堤,酒阑明日下前溪。石楼夜半云中笑,惊起沙禽过水西。
  • 梦游洛中十首 - 蔡襄 - [宋]

    韩王宅里酒千垆,范帅园中花万株。行乐主人今已矣,春风还似旧时无。
  • 梦游洛中十首 - 蔡襄 - [宋]

    名花百种结春芳,天与秾华更与香。每忆月陂隄下路,便开图画觅姚黄。
  • 梦游洛中十首 - 蔡襄 - [宋]

    草白霜晴鹘眼开,原头游骑四边来。枯丛鸦鹊休惊噪,日暮分持走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