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中共收录了27976个成语:
  • 孤芳自赏

    [拼音] gū fāng zì shǎng
    [释义] 孤:单独;唯独;孤芳:单独的一支香花。把自己看作是仅有的香花而自我欣赏。比喻自命清高;也指脱离群众;自以为了不起。
    [出处] 宋 张孝祥《念奴娇 过洞庭》词:“应念岭表经年,孤芳自赏,肝胆皆冰雪。”
  • 鬼迷心窍

    [拼音] guǐ mí xīn qiào
    [释义] 窍:孔穴。古人认为心有好几窍;窍不通;人就糊涂。鬼迷住了心窍。比喻受错误认识支配而糊涂。
    [出处] 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61回:“一时鬼迷心窍,后悔不及。”
  • 道听途说

    [拼音] dào tīng tú shuō
    [释义] 道、途:路。路上听说来的;又在路上传播。指随便传说不可靠的消息;或指没有根据的消息。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阳货》:“道听而涂(途)说,德之弃也。”
  • 一钱不值

    [拼音] yī qián bù zhí
    [释义] 一个铜钱都不值。比喻毫无价值。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魏其武安侯列传》:“生平毁程不识不直一钱,今日长者为寿,乃效女儿咕嗫耳语。”
  • 妙手回春

    [拼音] miào shǒu huí chūn
    [释义] 妙:绝妙;妙手:指技能高超的人;回春:使春天又重新回来;比喻将接近死亡的人救活。形容医术高明;能使生命垂危的病人痊愈。
    [出处] 唐 司空图《诗品 自然》:“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着手成春。”
  • 力挽狂澜

    [拼音] lì wǎn kuáng lán
    [释义] 力:竭力;挽:挽回;狂澜:巨大的波浪。用力阻止巨大的波浪。比喻竭力扭转险恶危急的局势。
    [出处] 唐 韩愈《进学解》:“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 老羞成怒

    [拼音] lǎo xiū chéng nù
    [释义] 由于羞愧到了极点,下不了台而发怒。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6回:“那一个老羞成怒,就假公济私,把他参改,拿问在监。”
  • 形影不离

    [拼音] xíng yǐng bù lí
    [释义] 像形体和它的影子那样分不开。形容彼此关系亲密;经常在一起。
    [出处]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滦阳消夏录二》:“青县农家少妇,性轻佻,随其夫操作,形影不离,恒相对嬉笑,不避忌人。”
  • 乘虚而入

    [拼音] chéng xū ér rù
    [释义] 虚:空隙。指军事上向对方没有设施或兵力薄弱的地方进攻。也指趁着空虚或虚弱的地方侵入。也作“乘间而入”。
    [出处] 宋 张君房《去芨七筌》第120回:“将至所居,自后垣乘虚而入,径及庭中。”
  • 一决雌雄

    [拼音] yī jué cí xióng
    [释义] 雌雄:比喻胜负;高下。决定胜败高低。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
  • 羊肠小道

    [拼音] yáng cháng xiǎo dào
    [释义] 原指太行山上一条小道。后形容狭窄曲折而又险峻的山路。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45回:“前面弯弯曲曲,尽是羊肠小道。”
  • 得不偿失

    [拼音] dé bù cháng shī
    [释义] 所得到的补偿不了所失去的。形容不上算。
    [出处] 宋 陆游《序》:“得不偿失,荣不盖愧。”
  • 生离死别

    [拼音] shēng lí sǐ bié
    [释义] 活人之间的分离就像与死者永别一样。形容很难再见面或永远分别。
    [出处] 《陈书 徐陵传》:“况吾生离死别,多历暄寒,孀室婴儿,何可言念。”
  • 如饥似渴

    [拼音] rú jī sì kě
    [释义] 形容要求很迫切;好像饿了急着要吃饭;渴了急着要喝水一样。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陈思王值传》:“迟奉圣颜,如饥似渴。”
  • 诚心诚意

    [拼音] chéng xīn chéng yì
    [释义] 诚:真实的心意。真心诚意。形容对人十分真挚诚恳。也作“诚心实意”。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回:“姥姥你放心。大远的诚心诚意来了,岂有个不教你见个真佛去的呢。”
  • 删繁就简

    [拼音] shān fán jiù jiǎn
    [释义] 删:除去。就:趋向。去掉繁杂部分;使它趋于简明。
    [出处] 明 王守仁《传习录》上卷:“如孔子退修六籍,删繁就简,开示来学,亦大段不费。”
  • 摇尾乞怜

    [拼音] yáo wěi qǐ lián
    [释义] 乞:乞求;怜:怜悯;爱怜。原指狗摇着尾巴讨主人的欢喜。后形容卑躬屈膝地向别人谄媚讨好;希望得到一点儿好处。
    [出处] 唐 韩愈《应科目与时人书》:“若俯首帖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
  • 无所不至

    [拼音] wú suǒ bù zhì
    [释义] 至:到。指没有不到的地方。也指什么坏事都做绝了。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阳货》:“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 一事无成

    [拼音] yī shì wú chéng
    [释义] 连一样事情都没有做成。指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形容毫无成就。
    [出处] 唐 白居易《除夜寄微之》:“鬓毛不觉白毵毵,一事无成百不堪。”
  • 恰到好处

    [拼音] qià dào hǎo chù
    [释义] 恰:正好。办事、说话正好达到最适当的地步。
    [出处] 清 王士禛《带经常诗话》:“元倡如初写黄庭,恰到好处;诸名士和作皆不触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