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中共收录了27976个成语:
  • 空头支票

    [拼音] kōng tóu zhī piào
    [释义] 空头:有名无实的;支票:向银行取款或拨款的票据。指有名无实的支票;不能兑现。现多比喻不能实现的诺言或保证。
    [出处] 邹韬奋《三十年前的民主运动》:“他们以为放出一个‘九年预备’的空头支票,可以缓和空气。”
  • 弃旧图新

    [拼音] qì jiù tú xīn
    [释义] 图:图谋、追求。抛弃旧的、不好的东西;追求新的、正确的东西。
    [出处] 唐 韩愈《昌黎集 上宰相书》第16卷:“忽将弃其旧而新是图,求老农老圃而为师。”
  • 千差万别

    [拼音] qiān chā wàn bié
    [释义] 形容事物各不相同;有许多差别。
    [出处]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文遂导师》:“僧问:‘如何是无异底事?’师曰:‘千差万别。’”
  • 沧海一粟

    [拼音] cāng hǎi yī sù
    [释义] 沧海:大海;粟:谷子。大海中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微不足道。也作“大海一粟”。
    [出处] 宋 苏轼《前赤壁赋》:“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 举足轻重

    [拼音] jǔ zú qīng zhòng
    [释义] 一挪动脚;就会影响两边的分量。原指一个实力强的人处于两方之间;只要稍微偏向一方;就会打破均势。比喻地位极其重要;足以左右全局。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窦融传》:“方蜀汉相攻,权在将军,举足左右,便有轻重。”
  • 适可而止

    [拼音] shì kě ér zhǐ
    [释义] 做到适当的程度就停止。比喻做事恰到好处。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乡党》:“不多食”宋 朱熹集注:“适可而止,无贪心也。”
  • 贪图安逸

    [拼音] tān tú ān yì
    [释义] 追求个人享受
    [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39回:“你若是借口不肯前去,便是贪图安逸,在家恋着妻子,乃是不孝之子。”
  • 吊儿郎当

    [拼音] diào er láng dāng
    [释义] 形容仪容不整;作风散漫;态度不严肃或不认真等。
    [出处] 丰子恺《口中剿匪记》:“到后来它们作恶太多,个个变坏,歪斜偏侧,吊儿郎当,根本没有替我服务。”
  • 恶贯满盈

    [拼音] è guàn mǎn yíng
    [释义] 恶:罪恶;贯:穿钱的绳子;每一千枚为一贯;盈:满。罪恶多得像穿钱一样;已经穿满了一贯还没完。形容罪大恶极已经到该受惩罚的时候了。
    [出处] 《尚书 泰誓》上:“商罪贯盈,天命诛之。”
  • 防不胜防

    [拼音] fáng bù shèng fáng
    [释义] 防:防备;胜:尽;完全。形容防备不过来。
    [出处]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这种小人,真是防不胜防。”
  • 乌合之众

    [拼音] wū hé zhī zhòng
    [释义] 合:聚合;众;许多人。比喻临时杂凑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
    [出处] 管仲《管子》:“乌合之众,初虽有欢,后必相吐,虽善不亲也。”
  • 赤膊上阵

    [拼音] chì bó shàng zhèn
    [释义] 赤膊:光着上身;指不穿盔甲;阵:泛指战场。原指不穿盔甲;裸露上身;上阵作战。形容作战勇敢;全力以赴地进行战斗。后比喻没有准备或毫无掩饰的从事。也作“赤体上阵”。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许褚性起,飞回阵中,卸下盔甲,浑身筋突,赤体提刀,翻身上马,来与马超决战。”
  • 阿谀逢迎

    [拼音] ē yú féng yíng
    [释义] 谄媚拍马投合对方的心意;竭力向人讨好。阿:迎合讨好;谀:奉承谄媚。逢迎;主动迎合。
    [出处] 宋 程颐《周易程氏传》:“以臣于君言之:褐其忠诚,致其才力,乃显其比君之道也,用之与否,在君而已,不可阿谀奉迎,求其比己也。”
  • 无病呻吟

    [拼音] wú bìng shēn yín
    [释义] 没病瞎哼哼。比喻没有值得忧伤的事情而叹息感慨。也比喻文艺作品没有真实感情;装腔作势。
    [出处] 宋 辛弃疾《临江仙》词:“百年光景百年心,更欢须叹息,无病也呻吟。”
  • 断断续续

    [拼音] duàn duàn xù xù
    [释义] 不连续的,具有无条理的和不连贯的特性
    [出处]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4回:“只见水面上或一朵,或两瓣,断断续续,皆有桃花。”
  • 穷年累月

    [拼音] qióng nián lěi yuè
    [释义] 穷:尽;完。累:积累。穷年:年初到年终;整年。累月:持续几个月。形容连续不断;时间长久。
    [出处] 先秦 荀况《荀子 荣辱》:“然而穷年累世,不知不足,是人之情也。”
  • 普天同庆

    [拼音] pǔ tiān tóng qìng
    [释义] 普:普遍;天:天下;庆:庆贺。普天下共同庆祝。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皇子诞育,普天同庆,臣无勋焉,百猥颁厚赉。”
  • 独断专行

    [拼音] dú duàn zhuān xíng
    [释义] 断:决断;做决定。独自作出决定;自己想怎样做就怎样做。形容行事不民主。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在他却不免有点独断独行,不把督抚放在眼里。”
  • 多才多艺

    [拼音] duō cái duō yì
    [释义] 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技艺。
    [出处] 《尚书 金滕》:“予仁若考,能多材多艺,能事鬼神。”
  • 徒有虚名

    [拼音] tú yǒu xū míng
    [释义] 空有名望。指有名无实。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却说司马懿回到寨中,使人打听是何将引兵守街亭。回报曰:‘乃马良之弟马谡也。’懿笑曰:‘徒有虚名,乃庸才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