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sǐ qù huó lái
[释义] 指因极度的疼痛或悲哀;晕过去;又活过来。多形容被打得很惨;或哭得很厉害。
[出处] 《京本通俗小说 错斩崔宁》:“当下众人将那崔宁与小娘子死去活来拷打一顿。”
[拼音] dān qiāng pǐ mǎ
[释义] ①作战时单身上阵;冒险直进。②比喻做事单独行动;没有人帮助。也作“匹马单枪”、“单兵独马”、“单人匹马”。
[出处] 唐 汪遵《乌江》诗:“兵散弓残挫虎威,单枪匹马突重围。”
[拼音] jīng huáng shī cuò
[释义] 失措:举止失去常态。惊慌惶恐;举止失去常态。
[出处] 唐 李百药《北齐书 元晖业传》:“孝友临刑,惊惶失措,晖业神色自若。”
[拼音] ē yú féng yíng
[释义] 谄媚拍马投合对方的心意;竭力向人讨好。阿:迎合讨好;谀:奉承谄媚。逢迎;主动迎合。
[出处] 宋 程颐《周易程氏传》:“以臣于君言之:褐其忠诚,致其才力,乃显其比君之道也,用之与否,在君而已,不可阿谀奉迎,求其比己也。”
[拼音] dǎn dà wàng wéi
[释义] 妄:胡乱。无所顾忌地胡作非为。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说他擅卖矿产,胆大妄为,请旨拿交刑部治罪。”
[拼音] suǒ xiàng wú dí
[释义] 没有能敌得住的对手。指谁也抵挡不住。多形容军威极壮;锐不可当。
[出处] 三国 蜀 诸葛亮《心书》:“善将者,因天之时,就地之势,依人之利,则所向无敌,所击者万全矣。”
[拼音] jìng ér yuǎn zhī
[释义] 敬:尊重;远:不接近;之:指对象。尊敬他又不接近他。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雍也》:“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拼音] jù shā chéng tǎ
[释义] 聚:聚集。把细沙堆积成高塔。比喻积少成多。
[出处] 《妙法莲华经 方便品》:“乃至童子戏,聚沙为佛塔。”
[拼音] dǎn zhàn xīn jīng
[释义] 战:通“颤”,发抖。形容十分害怕。
[出处] 元 郑光祖《刍梅香》第三折:“见他时胆战心惊,把似你无人处休眠思梦想。”
[拼音] cāng hǎi yī sù
[释义] 沧海:大海;粟:谷子。大海中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微不足道。也作“大海一粟”。
[出处] 宋 苏轼《前赤壁赋》:“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拼音] shuǐ dī shí chuān
[释义] 滴:液体一点一点地往下落;穿:破;透。指水一滴一滴不断地往下落;把石头穿透。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自然会成功。
[出处] 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第十卷:“乖崖援笔判云:‘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拼音] ná shǒu hǎo xì
[释义] 拿手:擅长。原指演员最擅长的剧目。后用来形容最擅长的本领。
[出处] 茅盾《子夜》十七:“制造空气是老赵的拿手好戏!他故意放出什么托拉斯的空气来,好叫人们起恐慌。”
[拼音] dàn wán zhī dì
[释义] 像弹子一样大的一块地方。形容地盘非常狭小。(弹丸:弹弓射击用的弹子)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赵策三》:“此弹丸之地,犹不予也,令秦来年复攻王,得无割其内而媾乎?”
[拼音] jí zhuǎn zhí xià
[释义] 急:突然;转:转变。形容形势、情况等。突然转变;并且立刻顺势发展下去。
[出处] 茅盾《子夜》十七:“伯韬!时局到底怎样,各人各有看法!也许会急转直下。”
[拼音] míng yuān jiào qū
[释义] 指申诉冤屈
[出处] 巴金《后记》:“我写《家》,也只是为了向腐朽的封建制度提出控诉,替横遭摧残的年轻生命鸣冤叫屈。”
[拼音] jiān rú pán shí
[释义] 坚:牢固;磐石:大石头。牢固得像大石头一样。形容非常坚固;不可动摇。
[出处] 《玉台新咏 古诗为焦仲卿作》:“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拼音] fēng máng bì lù
[释义] 锋:刀锋;芒:原指谷类种子壳上的细刺;比喻枪头;矛尖;毕:都;完全;全部。刀锋和矛尖都露出来。形容人傲气逼人;逞强好胜。或形容人锐气才干完全显露出来。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袁绍传》:“瓒示枭夷,故使锋芒挫缩,厥图不果。”
[拼音] hú qún gǒu dǎng
[释义] 与狐;狗结群为党。比喻勾结在一起的坏人。
[出处] 元 尚仲贤《气英布》第四折:“咱若不是扶刘锄项,逐着那狐群狗党,兀良怎显得咱这黥面当王!”
[拼音] shǐ kǒu fǒu rèn
[释义] 一口咬定;坚决不承认。
[出处]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6章:“他为着面子上光彩,矢口否认他的妹妹是‘如夫人’。”
[拼音] néng yán shàn biàn
[释义] 善:擅长;辩:辩论。形容很会说话;善于辩论;口才好。
[出处] 元 尚仲贤《气英布》:“若得能言巧辩之士,说他归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