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jī shǎo chéng duō
[释义] 一点一滴的积累;就会从少变多。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董仲舒传》:“众少成多,积小致钜。”
[拼音] mǎn bù zài hū
[释义] 满:全;在乎:在意。完全不放在心上。形容不在意、无所谓的样子。
[出处] 朱自清《执政府大屠杀记》:“区区一条生命,在他们眼里,正和一根草,一堆马粪一般,是满不在乎的!”
[拼音] dà nì bù dào
[释义] 逆:背叛;不道:违背当时的道德标准。旧指不符合封建统治者的道德标准和宗法观念的极端叛逆行为;给起来造反的人所加的罪名。现也用来指不合某种观念和道德标准的行为。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纪》:“今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大逆无道。”
[拼音] mén kě luó què
[释义] 罗雀:设网捕雀。大门前面可设置网捕雀。形容门庭冷落;来的客人很少。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汲郑列传》:“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
[拼音] jiāng cuò jiù cuò
[释义] 将:依顺;顺从;就:迁就。既然错了;索性就顺着错误做下去。
[出处] 宋 释悟明《联灯会要 道楷禅师》:“祖师已是错传,山僧已是错说,今日不免将错就错,曲为今时。”
[拼音] sǐ pí lài liǎn
[释义] 脸憨皮厚;没羞没臊地缠磨不清。形容不顾羞耻的样子。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24回:“还亏是我呢,要是别的,死皮赖脸的三日两头儿来缠舅舅,要三升米两升豆子的,舅舅也就没有法儿呢。”
[拼音] dà shēng jí hū
[释义] 疾:急。急切地大声呼喊;以引起注意或警觉。现多指就某一问题向社会发出了强烈的呼吁。
[出处] 唐 韩愈《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行且不息,以蹈于穷饿之水火,其既危且亟矣,大其声而疾呼矣。”
[拼音] chè tóu chè wěi
[释义] 彻:通;透。从头到尾;自始至终;完完全全。
[出处] 宋 朱熹《答程正思书》:“盖圣贤之学,彻头彻尾,只是一个敬字。”
[拼音] shí wàn huǒ jí
[释义] 形容事情紧急到了极点。
[出处] 老舍《赵子曰》:“赵子曰的脑府连发十万火急的电报警告全国。”
[拼音] jiǎ rén jiǎ yì
[释义] 假:虚假;仁:仁爱;义:道义。指假装的仁义道德。
[出处] 宋 朱熹《朱子全书 历代一 唐》:“汉高祖私意分数少,唐太宗一切假仁假义以行其私。”
[拼音] jīng yì qiú jīng
[释义] 精:完美;益:更加。已经十分美好了;还要求更加美好。指对某种技能或学术的追求很高;没有止境。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学而》:“《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宋 朱熹注:“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
[拼音] mán tiān guò hǎi
[释义] 瞒住上天;偷渡大海。形容采取谎言和伪装蒙蔽别人以达到目的的欺骗行为。
[出处] 明 阮大铖《燕子笺 购幸》:“我做提控最有名,瞒天过海无人问,今年大比期又临。”
[拼音] shì wài táo yuán
[释义] 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世外桃源是一个人间生活理想境界的代名词,相当于西方的极乐世界或者天堂。千百年来,完美主义者无不苦苦追寻、刻意营造自己想象中的“世外桃源”。
[出处] 清 孔尚任《桃花扇》:“且喜已到松凤阁,这是俺的世外桃源。”
[拼音] cù bù jí fáng
[释义] 猝:突然;出乎意料;防:防备。事情来得突然;使人来不及防备。
[出处]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既不炳烛,又不扬声,猝不及防,突然相遇,是先生犯鬼,非鬼犯先生。”
[拼音] dà xiāng jìng tíng
[释义] 径:门外的路;庭:门院里的地;径庭:喻相差还很远。两者大不相同;相差很远甚至完全相反。
[出处] 庄周《庄子 逍遥游》:“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
[拼音] dà yáo dà bǎi
[释义] 走路时身子摇摆;乱晃。形容举动无所顾忌;扬扬自得的样子。
[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回:“次日早晨,大摇大摆出堂,将回子发落了。”
[拼音] shǐ zhōng rú yī
[释义] 自始至终一个样子。指能坚持;不间断。
[出处] 《梁书 到洽传》:“明公儒学稽古,淳厚笃成,立身行道,终始如一。”
[拼音] dà yì lǐn rán
[释义] 临难不苟的节操令人敬畏;不可侵犯。形容为了正义而坚强不屈。大义:正义、正气;凛然:严肃使人敬畏的样子。
[出处] 清 顾炎武《日知录 孙氏西斋录》:“至于起王氏已废之魂,上配天皇;条高后擅政之年,下系中宗,大义凛然。”
[拼音] shuǐ xiè bù tōng
[释义] 泄:泄漏。原意为水都流不出去。形容拥挤和包围得非常严密。
[出处]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德山门下,水泄不通,佛事门中,风行草偃。”
[拼音] cuī kū lā xiǔ
[释义] 摧:破坏;枯:枯草;拉:折断;朽:朽烂的木头。比喻腐朽势力或事物很容易被摧毁。原作“摧枯折腐”。
[出处] 《晋书 甘卓传》:“将军之举武昌,若摧枯拉朽,何所顾虑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