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中共收录了27976个成语:
  • 不了了之

    [拼音] bù liǎo liǎo zhī
    [释义] 了:完结;了结;不了:不结束;不过问。用不了结的办法去了结它。指对没办完的或需解决的问题、事情不过问;拖延敷衍过去就算完事。
    [出处] 宋 叶少蕴《避暑录语》上卷:“唐人言冬烘是不了了之语,故有‘主司头脑太冬烘,错认颜标是鲁公’之言,人以为是戏谈。”
  • 世外桃源

    [拼音] shì wài táo yuán
    [释义] 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世外桃源是一个人间生活理想境界的代名词,相当于西方的极乐世界或者天堂。千百年来,完美主义者无不苦苦追寻、刻意营造自己想象中的“世外桃源”。
    [出处] 清 孔尚任《桃花扇》:“且喜已到松凤阁,这是俺的世外桃源。”
  • 发人深省

    [拼音] fā rén shēn xǐng
    [释义] 发:启发;省:醒悟。启发人们深思而有所醒悟。
    [出处] 唐 杜甫《游龙门奉先寺》诗:“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
  • 不落窠臼

    [拼音] bù luò kē jiù
    [释义] 窠臼:旧框框;老套子;现成格式。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俗套。也作“不落俗套”。
    [出处] 明 胡应麟《诗薮》:“初学必从此入门,庶不落小家窠臼。”
  • 不毛之地

    [拼音] bù máo zhī dì
    [释义] 毛:地面上生长的谷物、草木。原指不种五谷的地方。后指最荒凉、贫瘠或没有被开垦的地方。也作“不发之地”。
    [出处] 《公羊传 宣公十二年》:“君如矜此丧人,锡(赐)之不毛之地。”
  • 瞒天过海

    [拼音] mán tiān guò hǎi
    [释义] 瞒住上天;偷渡大海。形容采取谎言和伪装蒙蔽别人以达到目的的欺骗行为。
    [出处] 明 阮大铖《燕子笺 购幸》:“我做提控最有名,瞒天过海无人问,今年大比期又临。”
  • 酩酊大醉

    [拼音] mǐng dǐng dà zuì
    [释义] 酩酊:醉得迷迷糊糊的。喝酒后醉得一踏糊涂。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43回:“不两个时辰,把李逵灌得酩酊大醉。”
  • 师出无名

    [拼音] shī chū wú míng
    [释义] 师:军队;名:名义;理由。出兵没有正当理由。也引申为做某事没有正当理由。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高帝纪上》:“兵出无名,事故不成。”
  • 不偏不倚

    [拼音] bù piān bù yǐ
    [释义] 偏、倚:不正;歪。原指儒家的中庸之道。现指不偏袒任何一方。
    [出处] 宋 朱熹《中庸集注》:“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
  • 不平则鸣

    [拼音] bù píng zé míng
    [释义] 鸣:发出声音;指有所抒发或表示。事物不平静就会发出响声。指人遇到不公平的事;就会发出不满的呼声和反抗。
    [出处] 唐 韩愈《送孟东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 莫逆之交

    [拼音] mò nì zhī jiāo
    [释义] 逆:违背;抵触;交:交情;友谊。情意投合;极其要好的朋友。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大宗师》:“三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 蒙头转向

    [拼音] mēng tóu zhuàn xiàng
    [释义] 蒙:迷糊;昏迷;转向:迷失方向。形容头脑昏迷;不清晰。
    [出处] 老舍《神拳》第一幕第二场:“刚一动手的时候,我有点蒙头转向的。”
  • 茅塞顿开

    [拼音] máo sè dùn kāi
    [释义] 茅:茅草;塞:堵塞。茅草塞路;突然开通了。形容原来心里好像被茅草堵塞着;现在一下开窍了。比喻立刻理解明白。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闲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 世风日下

    [拼音] shì fēng rì xià
    [释义] 社会风气一天比一天坏。
    [出处] 清 秋瑾《致秋誉章书》:“我国世风日下,亲戚尚如此,况友乎?”
  • 水深火热

    [拼音] shuǐ shēn huǒ rè
    [释义] 像在深水里;如在烈火中。比喻人民生活极为痛苦或国家灾难深重。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下》:“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 不失时机

    [拼音] bù shī shí jī
    [释义] 失:耽误,错过。时机:具有时间性的机会。不错过当前的机会。指办事要抓住适宜的时间和有利的机会。
    [出处] 周恩来《关于党的“六大”的研究》:“这时离国共分裂还有两个月,如果……努力去做,还不失时机。”
  • 不速之客

    [拼音] bù sù zhī kè
    [释义] 速:邀请。没有邀请而自己来的客人。指意想不到的客人。
    [出处] 《周易 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孔颖达疏:“速,召也。不须召唤之客有三人自来。”
  • 不痛不痒

    [拼音] bù tòng bù yǎng
    [释义] 比喻评论、批评等不能触及实质;没切中要害;不解决问题。
    [出处] 明 吴炳《情邮记 反噬》:“这事不痛不痒,却是一个大题目。”
  • 灭绝人性

    [拼音] miè jué rén xìng
    [释义] 灭绝:完全失去;人性:人的性情。完全丧失了人的理性和情感。形容极端残忍;像野兽一样。
    [出处] 傅抱石《郑板桥文集前言》:“一个是岳父灭绝人性,买通赃官,置无辜的女婿于死地。”
  • 赫赫有名

    [拼音] hè hè yǒu míng
    [释义] 赫赫:显著盛大的样子。形容名声极大。也作“赫赫之名”。
    [出处] 晋 常璩《华阳国志 先贤士女》:“临州郡虽无赫赫之名,及去,民思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