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中共收录了27976个成语:
  • 不可名状

    [拼音] bù kě míng zhuàng
    [释义] 名:说出;状:形容。不能用语言来形容。
    [出处] 晋 葛洪《神仙记》:“光彩耀目,不可名状。”
  • 人仰马翻

    [拼音] rén yǎng mǎ fān
    [释义] 人和马被打得翻倒在地。形容被打得惨败。也比喻乱得一塌糊涂;不可收拾。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赵家一门大小,日夜忙碌,早已弄得筋疲力尽,人仰马翻。”
  • 坑坑洼洼

    [拼音] kēng kēng wā wā
    [释义] 形容物体表面凹凸不平,高高低低
    [出处] 乌兰巴干《草原烽火》第18章:“第二天早晨,来到一个坑坑洼洼的冈子里。”
  • 不可胜数

    [拼音] bù kě shèng shǔ
    [释义] 胜:尽。数也数不过来;形容极多。也作“不可胜计”。
    [出处] 春秋 鲁 墨翟《墨子 非攻中》:“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
  • 人地生疏

    [拼音] rén dì shēng shū
    [释义] 疏:不熟悉。初到一个地方;对当地的人、环境、习俗都不熟悉。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门生这一到省,人地生疏,未必登时就有差委。”
  • 快马加鞭

    [拼音] kuài mǎ jiā biān
    [释义] 对本来跑得很快的马再打几鞭。比喻快上加快。
    [出处] 明 徐姬《杀狗记 看书苦谏》:“何不快马加鞭,迳赶至苍山,救取伯伯。”
  • 不了了之

    [拼音] bù liǎo liǎo zhī
    [释义] 了:完结;了结;不了:不结束;不过问。用不了结的办法去了结它。指对没办完的或需解决的问题、事情不过问;拖延敷衍过去就算完事。
    [出处] 宋 叶少蕴《避暑录语》上卷:“唐人言冬烘是不了了之语,故有‘主司头脑太冬烘,错认颜标是鲁公’之言,人以为是戏谈。”
  • 不落窠臼

    [拼音] bù luò kē jiù
    [释义] 窠臼:旧框框;老套子;现成格式。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俗套。也作“不落俗套”。
    [出处] 明 胡应麟《诗薮》:“初学必从此入门,庶不落小家窠臼。”
  • 不毛之地

    [拼音] bù máo zhī dì
    [释义] 毛:地面上生长的谷物、草木。原指不种五谷的地方。后指最荒凉、贫瘠或没有被开垦的地方。也作“不发之地”。
    [出处] 《公羊传 宣公十二年》:“君如矜此丧人,锡(赐)之不毛之地。”
  • 良师益友

    [拼音] liáng shī yì yǒu
    [释义] 良:好;益:有益;有帮助。能给人教益的好老师和好朋友。
    [出处] 清 彭养鸥《黑籍冤魂》第20回:“虽然有那良师益友,苦口婆心的规劝,却总是耳边风,纵有时听得入耳,自己要想发愤为雄,都是一般虎头蛇尾。”
  • 不偏不倚

    [拼音] bù piān bù yǐ
    [释义] 偏、倚:不正;歪。原指儒家的中庸之道。现指不偏袒任何一方。
    [出处] 宋 朱熹《中庸集注》:“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
  • 不平则鸣

    [拼音] bù píng zé míng
    [释义] 鸣:发出声音;指有所抒发或表示。事物不平静就会发出响声。指人遇到不公平的事;就会发出不满的呼声和反抗。
    [出处] 唐 韩愈《送孟东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 横七竖八

    [拼音] héng qī shù bā
    [释义] 有的横着;有的竖着。形容杂乱无章;没有条理。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34回:“一片瓦砾场上,横七竖八,杀死的男子妇女,不计其数。”
  • 日积月累

    [拼音] rì jī yuè lěi
    [释义] 一天一天、一月一月地不断积累。指长时间不断地积累。
    [出处] 《宋史 乔行简传》:“借纳忠效勤之意,而售其阴险巧佞之奸,日积月累,气势盖张;人主之威权,将为所窃弄而不自知矣。”
  • 老当益壮

    [拼音] lǎo dāng yì zhuàng
    [释义] 老:老年;当:应当;应该;益:更加;壮:强壮;壮盛;虽然年纪很大了;但志气和身体更壮。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马援传》:“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 量入为出

    [拼音] liàng rù wéi chū
    [释义] 量:衡量;入:收入;出:支出。根据收的多少来决定支出的用度。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王制》:“冢宰制国用,必于岁之杪。五谷皆入,然后制国用……量入以为出。”
  • 不失时机

    [拼音] bù shī shí jī
    [释义] 失:耽误,错过。时机:具有时间性的机会。不错过当前的机会。指办事要抓住适宜的时间和有利的机会。
    [出处] 周恩来《关于党的“六大”的研究》:“这时离国共分裂还有两个月,如果……努力去做,还不失时机。”
  • 不速之客

    [拼音] bù sù zhī kè
    [释义] 速:邀请。没有邀请而自己来的客人。指意想不到的客人。
    [出处] 《周易 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孔颖达疏:“速,召也。不须召唤之客有三人自来。”
  • 大相径庭

    [拼音] dà xiāng jìng tíng
    [释义] 径:门外的路;庭:门院里的地;径庭:喻相差还很远。两者大不相同;相差很远甚至完全相反。
    [出处] 庄周《庄子 逍遥游》:“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
  • 不痛不痒

    [拼音] bù tòng bù yǎng
    [释义] 比喻评论、批评等不能触及实质;没切中要害;不解决问题。
    [出处] 明 吴炳《情邮记 反噬》:“这事不痛不痒,却是一个大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