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yán guī yú hǎo
[释义] 言:文言中用在句首的虚词;没有实际意义;归于:回到。指重新和好。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九年》:“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
[拼音] yì rú fǎn zhǎng
[释义] 像翻转手掌一样;比喻做事很容易。
[出处] 汉 枚乘《上书谏吴王》:“必若所欲为,危于累卵,难于上天;变所欲为,易如反掌,安于泰山。”
[拼音] bù kě jiù yào
[释义] 药:用药治疗。病重得没法医治。比喻人或事物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也作“无可救药”。
[出处] 《诗经 大雅 板》:“多将熇熇,不可救药。”孔颖达疏:“多行惨酷毒害之恶,熇熇然使恶加于民,不可救止而药治之。”
[拼音] bù kě kāi jiāo
[释义] 开:解开;交:纠缠。不能解脱纠缠。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4回:“吴赞善听到这里,便气的不可开交。”
[拼音] jiàn duō shí guǎng
[释义] 识:知道。看到的多;知道的广。形容资格较老;经验丰富;知识广博。
[出处]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还是大家宝眷,见多识广,比男子汉眼力,到胜十倍。”
[拼音] yǐ shēn zuò zé
[释义] 身:自身;则:准则;榜样。用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拼音] niè shǒu niè jiǎo
[释义] 蹑:放轻脚步。形容动作很轻;有时指走路时非常小心;或偷偷地跟随。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周瑞家的会意,忙着蹑手蹑脚的往东边屋里来,只见奶奶拍着大姐儿睡觉呢。”
[拼音] yī xiè qiān lǐ
[释义] 江河奔流直下;迅达千里。比喻文笔或曲调气势奔放、流畅。今又喻急剧持续地下降。
[出处] 宋 陈亮《与辛幼安殿撰书》:“大江在河,一泻千里。”
[拼音] yú mù hùn zhū
[释义] 鱼目:鱼眼睛;混:混同;冒充。用鱼眼来假冒珍珠。形容以假乱真;以次充好。
[出处] 汉 魏伯阳《参同契》上卷:“鱼目岂为珠?蓬蒿不成槚。”
[拼音] wàng zì zūn dà
[释义] 过高地看待自己。形容狂妄自大。妄:过分地;尊:高贵。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马援传》:“子阳井底蛙耳,而妄自尊大,不如专意东方。”
[拼音] yī bù dēng tiān
[释义] 登:上。一步登上青天。一下子达到极高的境界或程度。也比喻突然得志;爬上高位。
[出处] 清 李绿园《歧路灯》:“万望口角春风,我就一步登天,点了买办差,就过好日子。”
[拼音] bù kě yī shì
[释义] 可:许可;赞成。没有赞许过当时的任何人。形容人自命不凡;狂妄自大到了极点。
[出处] 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第15卷:“王荆公少年,不可一世士,独怀刺候濂溪,三及门而三辞焉。”
[拼音] yán bù yóu zhōng
[释义] 由:从;衷:内心。话不是从内心发出来的;即说的话不是出于真心实意;指心口不一。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三年》: 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杨伯峻注:“人言为信,中同衷。”
[拼音] nì shuǐ xíng zhōu
[释义] 逆着水流行船。比喻在前进道路上要克服重重困难;也比喻不努力就要后退。
[出处] 鲁迅《且介亭杂文 门外文谈》:“即使目下还有点逆水行舟,也只好拉纤。”
[拼音] zhāo qì péng bó
[释义] 形容生气勃勃;充满活力(朝:早上;蓬勃:旺盛的样子)。
[出处] 李晓明《平原枪声》:“朝气蓬勃的肖家镇一下子变得空虚了,沉静了。”
[拼音] bù láo ér huò
[释义] 获:获得。自己不劳动而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也作“不劳而得”。
[出处] 三国 魏 王肃《孔子家语 入官》:“所求于迩,故不劳而得也。”
[拼音] yì bù róng cí
[释义] 义:道义;容:允许。辞:推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七:“承姑丈高谊,小婿义不容辞。”
[拼音] yǒu shì wú kǒng
[释义] 恃:依仗;依靠;恐:害怕。因为有所依仗而无所畏惧;毫无顾忌。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二十六年》:“齐候曰:‘室如悬罄,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对曰:‘恃先王之命。’”
[拼音] gāng bì zì yòng
[释义] 刚:强硬。愎:固执;任性。刚愎:倔强固执;不接受别人的意见。自用:自以为是。固执任性;自以为是。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二年》:“刚愎不仁,未肯用命。”
[拼音] yǐn shuǐ sī yuán
[释义] 喝水时想到水源。比喻不忘本。
[出处] 北周 庾信《征调曲》:“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