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yī lín bàn zhǎo
[释义] 鳞:鱼类的鳞片。爪:鸟兽的脚趾。指绘画中龙飞腾于云雾中;只显露出部分鳞片和几只爪。
[出处] 唐 高仲武《中兴间气集 苏涣》:“三年中作变律诗九首,上广州李帅,其文意长于讽刺,亦有陈拾遗一鳞半甲。”
[拼音] yóu rèn yǒu yú
[释义] 刃:刀口;刀锋;游刃:运转刀刃;余:余地。比喻经验丰富;做事熟练;解决问题毫不费力。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养生主》:“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拼音] yáng yáng sǎ sǎ
[释义] 洒洒:连绵不断的样子。形容文章的篇幅很长或谈话连绵不断。也形容才思充沛;写起来很畅快。
[出处]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 凡例》:“故成此一百五十余回洋洋洒洒文字。”
[拼音] yǐn huǒ shāo shēn
[释义] 比喻自招灾祸;自讨苦吃或自取灭亡。也可比喻主动暴露自己的错误;争取大家的批评;帮助。
[出处] 明 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三回:“庄上人见典史亲来捉获,不知一件什么天大的事,生怕引火烧身,连忙把余琳并冯都送将出来。”
[拼音] yì jǐn huán xiāng
[释义] 衣:穿;锦: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穿着华丽的衣服回到故乡;表示向亲邻炫耀自己的富贵。
[出处] 《南史 刘之遴传》:“武帝谓曰:‘卿母年德并高,故会卿衣锦还乡,尽荣养之理。’”
[拼音] yī bǎn yī yǎn
[释义] 板;眼:民族音乐和戏曲中的节拍;比喻做事有条理;合规矩;不马虎。也比喻做事死板;不知灵活变动。
[出处] 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二卷第九章:“望着季交恕,一板一眼地说。”
[拼音] yī nián bàn zǎi
[释义] 约计一年或半年。表示时间不长。
[出处] 元 杨梓《敬德不伏老》第二折:“老将军,你且耐心者。不过一年半载,众公卿保奏你回朝也。”
[拼音] yǐ lǐ xiāng dài
[释义] 礼:仪礼;应有的礼节;待:对待;接待。用应有的礼节来对待别人。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宋江以礼相待,用好言抚慰。”
[拼音] yǐn ér bù fā
[释义] 引:拉引;发:射箭。拉长了弓弦;但不把箭射出去。比喻作好一切准备;等待时机;也可比喻善于启发引导。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
[拼音] yī bù bì tǐ
[释义] 蔽:遮。衣服破烂,连身子都遮盖不住。形容生活贫苦。
[出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1卷:“当初坟堂中教授村童,衣不蔽体,食不充口。”
[拼音] yīn chā yáng cuò
[释义] 比喻由于偶然的因素而造成了差错。
[出处] 清 曾朴《孽海花》第34回:“真是谈督的官运亨通,阴差阳错里倒被他糊里糊涂的扑灭了。”
[拼音] yǐ jǐng xiào yóu
[释义] 儆:告诫;警戒;效尤:效仿过错;学人家做坏事。用对某些坏人坏事的惩罚来警戒那些学着做坏事的人。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庄公二十一年》:“郑伯效尤,其亦将有咎!”
[拼音] yī dé zhī jiàn
[释义] 一点点肤浅的见解。表示谦虚。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广武君曰:‘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拼音] yìng fù yù rú
[释义] 应付:对付,处置。裕如:按自己的心愿做事。从容对付,毫不费劲。
[出处] 周而复《白求恩大夫》:“他跟随白大夫将近一年的时间,见习过上千次的大小手术,许多许多大手术他都应付裕如,很有经验了。”
[拼音] yī lái èr qù
[释义] 指一回又一回,经过一段时间。表示逐渐的意思。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88回:“一来二去,眼大心肥,那里还能够有长进呢?”
[拼音] yǒu tóu wú wěi
[释义] 只有开头;没有结尾。指说话做事不完整。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若是有头无尾底人,便是忠也不久。”
[拼音] yī lǎn wú yú
[释义] 览:看。余:剩余。看一眼就全部看在眼里。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言语》:“江左地促,不如中国,若使阡陌条畅,则一览而尽,故纡余委曲,若不可测。”
[拼音] yú yīn rào liáng
[释义] 余音:音乐演奏后好像还留下乐声。仿佛遗留下来的乐声围着屋打转转。形容歌声、乐声高亢、悦耳;使人经久不忘。
[出处]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汤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
[拼音] yǐ yì dài láo
[释义] 逸:安闲;劳:疲劳。用安闲之己待疲劳之敌。指自己养精蓄锐;等敌人疲劳后;待机痛击疲劳之敌。
[出处] 先秦 孙武《孙子 军争》:“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
[拼音] yī wén bù míng
[释义] 一文钱都没有(名:占有)。形容非常贫困。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佞幸列传》:“竟不得名一钱,寄死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