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bàn sǐ bù huó
[释义] 半死:接近死亡;多指生命受到极大折磨、摧残的状况。没有精神;毫无生气;形容人精神不振或事业萧条。
[出处] 清 刘鹗《老残游记》:“听说停刑的头一日,即是昨日,站笼上还有几个半死不活的人,都收监了。”
[拼音] bàn tūn bàn tǔ
[释义] 形容说话含糊不清,不直截了当。
[出处] 清 袁枚《随园诗话》第五卷:“仿王孟以为高,而半吞半吐者,谓之贫贱骄人。”
[拼音] bàn yè sān gēng
[释义] 三更:旧时一夜分为五更;半夜子时为三更;即夜十一点至凌晨一点。
[出处] 元 马致远《青衫泪》第三折:“这船上是什么人,半夜三更,大呼小叫的。”
[拼音] bāo cáng huò xīn
[释义] 包藏:暗藏;祸心:害人之心。表示心里藏着坏主意;怀着害人的意图。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元年》:“小国无罪,恃实其罪。将恃大国之安靖已,而无乃包藏祸心以图之。”
[拼音] bǎo shí zhōng rì
[释义] 终日:整天。整天吃得饱饱的;指无所作为。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阳货》:“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拼音] bǎo xué zhī shì
[释义] 饱学:学识渊博。指学识渊博的人。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6回:“公等皆饱学之士,登此高台,可不进佳章以纪一时之胜事乎?”
[拼音] bào tiǎn tiān wù
[释义] 暴:残害;殄:灭绝;天物:大自然界生存的万物。原指残害灭绝各种生物。后指不知爱惜物品;随意毁坏糟蹋。
[出处] 《尚书 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拼音] bēi pán láng jí
[释义] 狼藉:像狼窝里的草那样杂乱不堪。形容喝酒吃饭快要完了的时候或吃完以后;桌上的杯子、盘子、碗筷等乱七八糟地放着。形容宴饮已毕或将毕时的情景。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滑稽列传》:“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盘狼藉。”
[拼音] bēi tiān mǐn rén
[释义] 悲天:悲叹时世;悯:哀怜;悯人:怜悯众人。对混乱的时世感到悲伤;对困苦的人民表示怜悯。
[出处] 清 黄宗義《朱人远墓志铭》:“嗟乎!人远悲天悯人之怀,岂为一己之不遇乎!”
[拼音] bèi shuǐ yī zhàn
[释义] 背:背向;水:指江河;背水:背后是水;表示没有退路。原作“背水阵”;背后临近河水摆阵;或布下的阵势。后来指处于绝境之中;为求出路而决一死战。
[出处] 宋 秦观《将帅》:“韩信之击赵,非素拊循士大夫也,背水一战而擒赵王歇,斩成安君,是不在乎任之久近也。”
[拼音] bēn zǒu xiāng gào
[释义] 奔;走:跑。奔跑着互相转告。形容人遇到重大的或非常的事件时;急迫地互相转告有关的人。
[出处] 宋 张孝祥《寿芝颂代愡得居士上郑漕》:“诏天下之日,淮民欢呼,奔走相告,自州达之县。”
[拼音] běn lái miàn mù
[释义] 本来:原来的;面目:面貌。原是佛教用语;指人的本性;后比喻人或事物原来的样子。
[出处] 宋 苏轼《老人行》诗:“一任秋霜换鬓毛,本来面目常如故。”
[拼音] běn xìng nán yí
[释义] 移:改变。指长期形成的癖性习惯;难以改变。
[出处] 元 尚仲贤《柳毅传书》楔子:“想他每无恩义,本性难移,着我向野田衰草残红里。”
[拼音] bǐ jiān jì zhǒng
[释义] 比肩:肩膀挨着肩膀;继踵:脚尖碰着脚后跟。肩膀靠着肩膀;脚尖碰着脚根。形容人多拥挤。
[出处] 春秋 齐 晏婴《晏子春秋 杂下九》:“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
[拼音] bǐ mò guān sī
[释义] 笔墨:文字;官司:诉讼。写状子起诉。指书面上的辩论。
[出处] 清 许叶芬《红楼梦辨》:“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非仅为懵懂辈饶舌,打无谓笔墨官司也。”
[拼音] bì guān suǒ guó
[释义] 闭;关闭;关:关口;锁:封锁。封锁关口;关闭国境。指封锁国境;不与外国通商往来。
[出处] 《周易 复》:“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拼音] bīng bù xuè rèn
[释义] 兵:兵器;刃:刀剑等的锋利部分。兵器上没有沾血。指未经激烈的流血战斗就取得了胜利。
[出处] 先秦 荀况《荀子 议兵》:“故近者亲其善,远方慕其义,兵不血刃,远迩来服。”
[拼音] bīng bù yàn zhà
[释义] 诈:蒙骗。用兵作战可以经常使用伪装;以迷惑对方。在兵法中被称作诈。比喻在作战时战胜敌人;要靠谋略。
[出处] 先秦 韩非《韩非子 难一》:“战阵之间,不厌诈伪。”
[拼音] bīng guì shén sù
[释义] 贵:可贵;神速:特别迅速。用兵以行动特别迅速为贵。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郭嘉传》:“太祖将征袁尚……嘉表曰:‘兵贵神速。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趣利,且彼闻之,必为备;不如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
[拼音] bó wén qiáng jì
[释义] 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出处] 西汉 韩婴《韩诗外传》第八卷:“人众兵强而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而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而守之以浅者不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