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tiān gōng dì dào
[释义] 像天地一样公道。形容非常公平合理。
[出处] 清 岭南羽衣女士《东欧女豪杰》第三回:“如今人人的脑袋里头既都有了一个社会平等,政治自由,是个天公地道的思想。”
[拼音] tí jī háo hán
[释义] 因饥饿寒冷而哭叫;形容挨饿受冻的悲惨生活。
[出处] 唐 韩愈《进学解》:“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
[拼音] tú láo wú gōng
[释义] 徒:徒然;白白地;功:成就。白白付出劳动而没有功效。
[出处] 宋 朱熹《诗集传》:“厌小而务大,忽近而图远,将徒劳而无功也。”
[拼音] tōu tōu mō mō
[释义] 形容瞒着别人做事,不敢让别人知道。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3回:“偏咱们就这样丁是丁卯是卯的,只许你们偷偷摸摸的哄骗了去。”
[拼音] tǔ háo liè shēn
[释义] 旧社会农村中有钱有势的地主、恶霸和品行恶劣的退职官僚。土豪:地方上的豪强;劣绅:依势欺人的恶霸地主和退职官僚。
[出处] 《茅盾选集 封建的小市民文艺》:“小市民痛恨贪官污吏,土豪劣绅。”
[拼音] tiān gè yī fāng
[释义] 各在天底下的一边。形容离别后各居一地;相距遥远。
[出处] 汉 苏武《诗》:“良友远别离,各在天一方。”
[拼音] tiān zào dì shè
[释义] 天建造的;地设置的。指自然的造就和安排。赞美事物自然形成;不用加工就十分完美。天地:指自然;造:制作;设:安排。
[出处] 唐 田颖《问道堂后园记》:“回思向所辟诸境,几若天造地设。”
[拼音] tǔ yáng jié hé
[释义] 把简单的设备或技术同现代化的设备或技术结合起来。
[出处] 凌叔华《古韵》:“天津是中国北方的商业中心,漫步街头,西式或土洋结合的简陋店铺比比皆是。”
[拼音] tà bù bù qián
[释义] 在原地踏步,没有前进。比喻事情没有进展
[出处] 刘白羽《第二个太阳》第三章:“你们以为武汉在望,唾手可得,为什么我们倒在这儿踏步不前?”
[拼音] tǔ lǐ tǔ qì
[释义] 指没有见过世面,具有或表现出各种乡下人特性的样子
[出处] 袁静《新儿女英雄传》第18回:“穿着肥肥大大的花褂子,下面是宽腿儿蓝裤子,土里土气的。”
[拼音] tuō tuō lā lā
[释义] 宽松摇曳的样子。借指以拖延为特征的行动、习惯或性格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9回:“此时初秋天气,身上穿一件大袖子三尺八寸长的浅蓝竹布衫,拖拖拉拉,底下已遮过膝盖。”
[拼音] tuán jié yī zhì
[释义] 保持一致,行动起来像一个人,指站在一起并且互相支持
[出处]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因为只有如此,才能根据民族矛盾和国内矛盾在政治比重上的变化而改变国内两个政权敌对的状态,团结一致,共同赴敌。”
[拼音] tā tā shí shí
[释义] 非常实际,一点也不浮躁。指不做出某种炫耀的显示的行为
[出处] 柳青《创业史》第二部第四章:“咱心里踏踏实实,胆正着哩。”
[拼音] wàn mǎ qí yīn
[释义] 所有的马都沉寂无声。比喻人们都沉默不语。形容死气沉沉的局面。喑:哑;失音。
[出处] 宋 苏轼《三马图赞》序:“时西域贡马……振鬣长鸣,万马皆瘖。”
[拼音] wěi dà bù diào
[释义] 掉:摇动。尾巴太大,掉转不灵。旧时比喻部下的势力很大,无法指挥调度。现比喻机构庞大,指挥不灵。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十一年》:“末大必折,尾大不掉。”
[拼音] wàn bù dé yǐ
[释义] 无可奈何;不得不这样做。万:绝对;万万。
[出处] 明 焦竑《玉堂丛语》:“汝父欲保全身家,万不得已,姑借我以免祸耳。”
[拼音] wàn mǎ bēn téng
[释义] 像无数匹马奔跑跳跃。形容群众性的活动声势浩大或场面热烈。奔腾:跳跃着奔跑。
[出处] 宋 刘一止《水村一首示友人》:“秋光有尽意无尽,万马奔腾山作阵。”
[拼音] wàn xiàng gēng xīn
[释义] 事物或景象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万象:宇宙间的一切景象。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如今正是初春时节,万物更新,正该鼓舞另立起来才好。”
[拼音] wú qíng wú yì
[释义] 没有一点情义。形容冷酷无情。
[出处]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你直如此狠毒,也被人笑话,说你无情无义。”
[拼音] wēi yán dà yì
[释义] 包含在精微语言里的深刻的道理。微:精深;大义:本指经书的要义;后指深远或深刻的意义。
[出处] 清 黄宗羲《移史馆论不宜立理学传书》:“其微言大义,苟非工大积久,能见本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