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中共收录了27976个成语:
  • 牛角挂书

    [拼音] niú jiǎo guà shū
    [释义] 比喻读书勤奋。
    [出处] 《新唐书·李密传》:“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 乃心王室

    [拼音] nǎi xīn wáng shì
    [释义] 本意是忠于朝廷,后比喻爱国。
    [出处] 《尚书 康诰》:“虽尔身在外,乃心罔不在王室。”
  • 南蛮鴃舌

    [拼音] nán mán jué shé
    [释义] 鴃:即伯劳。原为孟子讥讽楚人许行说话如鸟语。后用以讥笑操南方方言的人。
    [出处] 《孟子 滕文公上》:“今也南蛮鴃舌之人,非先王之道。”
  • 男儿有泪不轻弹

    [拼音] nán ér yǒu lèi bù qīng tán
    [释义] 弹:用手弹洒。指男子汉不轻易落泪
    [出处] 毛泽东《坚持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他们是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评级时,这个风也要整一下吧。”
  • 偶语弃市

    [拼音] ǒu yǔ qì shì
    [释义] 偶语:相对私语;弃市:在闹市执行死刑。指在暴政下,二人相对私语也会遭到杀身之祸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秦始皇本纪》:“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
  • 彷徨歧途

    [拼音] páng huáng qí tú
    [释义] 犹犹豫豫怕走上岔道
  • 破壳而出

    [拼音] pò ké ér chū
    [释义] 带壳的动植物冲破其外壳而生长。形容新生事物十分顽强
  • 劈天盖地

    [拼音] pī tiān gài dì
    [释义] 划破天空,笼罩着大地,形容声势浩大
  • 蓬筚生辉

    [拼音] péng bì shēng huī
    [释义] 使寒门增添光辉(多用作宾客来到家里,或赠送可以张挂的字画等物的客套话)。
  • 评功摆好

    [拼音] píng gōng bǎi hǎo
    [释义] 评定成绩,摆出优点。
    [出处] 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他又一次在军党委会上甩帽,为陈老总评功摆好。”
  • 盘踞要津

    [拼音] pán jù yào jīn
    [释义] 津:渡口;要津:比喻关键岗位。指占据了显要的位置
    [出处] 《古诗十九首·今日良宴会》:“先据要路津。”
  • 翩若惊鸿

    [拼音] piān ruò jīn hóng
    [释义] 翩:轻快;轻盈。轻快得像惊飞的鸿雁;形容姿态轻盈。
    [出处] 三国 魏 曹植《洛神赋》:“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 披榛采兰

    [拼音] pī zhēn cǎi lán
    [释义] 披:拔开;榛:丛生的荆棘。拨开荆棘,采摘兰草。比喻选拔人才。
    [出处] 《晋书 皇甫谧传》:“陛下披榛采兰,并收蒿艾,是以皋陶振褐,不仁者远。”
  • 弸中彪外

    [拼音] péng zhōng biāo wài
    [释义] 弸:充满;彪:文采。指人内有才德,则有文采,自然外露。赞美德才兼备的人。
    [出处] 汉·扬雄《法言·君子》:“或问:‘君子言则成文,动则成德,何以也?’曰:‘以其弸中而彪外也。’”
  • 扑作教刑

    [拼音] pū zuò jiào xíng
    [释义] 扑:古代刑具;教刑:教学中对学生的体罚。用扑作责罚学生的工具
    [出处] 《尚书·舜典》:“象以典型,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扑作教刑,金作赎刑。”
  • 拼得工夫深,铁杵磨成针

    [拼音] pīn dé gōng fū shēn,tiě chǔ mó chéng zhēn
    [释义] 铁杵:铁棒槌。只要肯花大功夫,即使铁棒槌也能磨成绣花针。比喻只要肯花力气,事情一定能成功
    [出处] 元·虞韶《日记故事》:“道逢一老妪,磨铁杵。白问:‘将欲何用?’曰:‘欲作针。’白感其言,遂还卒业。”
  • 清君侧

    [拼音] qīng jūn cè
    [释义] 指清除君主身旁的亲信、坏人。
    [出处] 《公羊传 定公十三年》:“此逐君侧之恶人。”唐 李商隐《有感》诗:“古有清君侧,今非乏老成。”《新唐书 仇士良传》:“如奸臣难制,誓以死清君侧。”
  • 怯声怯气

    [拼音] qiè shēng qiè qì
    [释义] 形容说话的语气胆小而不自然。
  • 欺世惑众

    [拼音] qī shì huò zhòng
    [释义] 欺骗世人,迷惑大众。指坏人以欺骗手段博得信任
  • 琴瑟之好

    [拼音] qí sè zhī hǎo
    [释义] 比喻夫妻间感情和谐。
    [出处] 《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诗经·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瑟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