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bǎo jīng fēng shuāng
[释义] 饱经:充分经历过;风霜:指艰苦的生活。形容经历过种种的艰难困苦生活的磨练。
[出处]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六:“说到这里,他的饱经风霜的发红的老眼里掉下了泪水了。”
[拼音] bǎo shí zhōng rì
[释义] 终日:整天。整天吃得饱饱的;指无所作为。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阳货》:“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拼音] bǎo xué zhī shì
[释义] 饱学:学识渊博。指学识渊博的人。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6回:“公等皆饱学之士,登此高台,可不进佳章以纪一时之胜事乎?”
[拼音] bǎo jīng cāng sāng
[释义] 饱:充分地;经:经历;沧桑:沧海桑田。意思是说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形容经历了许多世事变化。生活经历极为丰富。
[出处] 王蒙《轮下》:“而你是一个四十六岁的男人,饱经沧桑,眼角皱纹细密如网。”
[拼音] zhōng bǎo sī náng
[释义] 中饱:从中得利。指侵吞经手的钱财使自己得利。
[出处] 《韩非子 外储说右下》:“薄疑谓赵简主曰:‘君之国中饱。’简主欣然而喜曰:‘何如焉?’对曰:‘府库空虚于上,百姓贫饿于下,然而奸吏富矣。’”
[拼音] bǎo jīng shuāng xuě
[释义] 饱:充分;经:经历;霜雪:比喻艰难困苦。形容经历许许多多的艰难困苦
[出处] 清 孔尚任《桃花扇 孤吟》:“鸡皮瘦损,看饱经霜雪,丝鬓如银。”
[拼音] bǎo jīng yōu huàn
[释义] 饱:充分;经:经历。长期、多次经历过忧愁、困苦;社会经验丰富。
[出处] 郭沫若《司徒 司马 司空》:“饱经忧患的中国人上了好些次大当,并没有再给予地雷手以立即抽身的机会。”
[拼音] bǎo shí nuǎn yī
[释义] 吃的饱;穿的暖;生活富足;无忧无虑。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上》:“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
[拼音] jī fù bǎo yáng
[释义] 附:依附,归附;扬:飞扬。指不得志时即来依附,得志时便远走高飞。比喻人贪婪自私,没有情义
[出处] 唐·房玄龄《晋书·慕容垂载记》:“且垂犹鹰也饥则附人,饱便高扬。”
[拼音] nuǎn yī bǎo shí
[释义] 形容生活宽裕,衣食丰足。
[出处] 先秦 墨翟《墨子 天志中》:“百姓皆得暖衣饱食。”
[拼音] shì bǎo mǎ téng
[释义] 军粮充足,士气旺盛。
[出处] 唐 韩愈《平淮西碑》:“士饱而歌,马腾于槽。”
[拼音] bǎo qí sī náng
[释义] 饱:满足;囊:口袋。指非法侵吞钱财,装入自己腰包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3回:“他又并不将此款归入公家,一律饱其私囊。”
[拼音] bǎo yǎn fú
[释义] 看到想看而又难以看到的东西,并看个充分
[出处] 陆文夫《江南厨王》:“但是每人都有这种可能,来读完这本《新潮食谱》,可以一饱口福,也可以一饱眼福。”
[拼音] jiǔ zuì fàn bǎo
[释义] 比喻饮食得到满足
[出处] 元 高文秀《襄阳会》第一折:“我着他酒醉饭饱,走不动。”
[拼音] shí wú qiú bǎo
[释义] 饱:吃足。饮食不要求饱,指饮食要有节制
[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学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拼音] bǎo cān yī dùn
[释义] 指大吃一顿
[出处]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70回:“何千户又预备头脑小席,大盘大碗,齐齐整整,连手下人饱餐一顿。”
[拼音] bǐ hān mò bǎo
[释义] 指文章表达流畅,内容充足。
[出处] 秦牧《艺海拾贝 巨日》:“那些作品的作者在节骨眼上,没有真正做到笔酣墨饱,因此,便不能获得预期的作用了。”
[拼音] shí bù xiá bǎo
[释义] 暇:空闲。没有空好好吃饭。形容整日忙碌,连吃饭也没空。
[出处] 宋·司马光《进五规状·保业》:“当是之时,食不暇饱,寝不遑安。”
[拼音] bǎo jīng shì gù
[释义] 指阅历多,积累了丰富的处世经验。
[出处] 宋 陆游《书兴》诗:“占得溪山卜数椽,饱经世故气犹全。”
[拼音] bǎo jīng shì biàn
[释义] 指经历了许多人世变故。
[出处] 瞿秋白《饿乡纪程》三:“我这位表姊,本是家乡的名美人,现在他饱经世变,家庭生活的苦痛已经如狂风骤雨扫净了春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