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wàng ēn fù yì
[释义] 忘记别人对自己的好处;反而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恩:恩惠;负:违背;义:情义。
[出处] 元 杨文奎《儿女团圆》:“他怎生忘恩负义?你雪堆儿里扶起他来那。”
[拼音] fù yú wán kàng
[释义] 凭借险要地势;顽强抵抗。负:凭借;依仗;隅:山的角落。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有众逐虎。虎负嵎,莫之敢撄。”
[拼音] rěn rǔ fù zhòng
[释义] 忍受耻辱;承当重任。指为了重任而忍受一切屈辱。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陆逊传》:“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称,能忍辱负重故也。”
[拼音] fù jīng qǐng zuì
[释义] 负:背着;荆:荆条;古时用来抽打犯人的刑具。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主动向人认错赔罪;请求责罚。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拼音] rú shì zhòng fù
[释义] 像放下重担那样。形容紧张心情过去以后的轻松愉快。
[出处] 《穀梁传 昭公二十九年》:“昭公出奔,民如释重负。”
[拼音] bù fù zhòng wàng
[释义] 负:辜负;众:众人;望:期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出处] 熊召政《张居正》第四卷第23回:“宋仪望起复履任之后,果然不负众望。”
[拼音] jiǔ fù shèng míng
[释义] 负:承受,承担,引申为享有。长时期地享有好的名声。
[出处] 霍达《穆斯林的葬礼》第八章:“他是由于在玉器鉴赏方面的久负盛名而受聘于解放后成立的国营公司的,成为国家干部。”
[拼音] hán yuān fù qū
[释义] 负:背着;屈:委屈。指蒙受冤枉、委曲。
[出处] 元 高文秀《黑旋风》:“俺哥哥含冤负屈有谁知。”
[拼音] wéi ēn fù yì
[释义] 违逆自己的恩人,有负其往日情义,使之受到伤害
[出处] 《南齐书·扶南国传》:“永不恭从,违恩负义,叛主之愆,天不容载。”
[拼音] bào fù bù fán
[释义] 抱负:远大的志向。指有远大的志向,不同一般
[出处] 宋 楼钥《绩溪县尉楼君墓志铭》:“念吾兄抱负不凡,不见于用。”
[拼音] fù qū hán yuān
[释义] 负:背着;屈:委屈;含:放在嘴里;比喻忍受;冤:冤枉。蒙受委屈;忍受冤枉;得不到昭雪。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5回:“我见父亲负曲含冤,都因我的婚姻而起,我从那日便打了个终身守志永远不出闺门的主意。”
[拼音] rú niú fù zhòng
[释义] 像牛负担着沉重的东西。比喻负担很重。
[出处] 《佛说四十二章经》:“夫为道者,如牛负重,行深泥中。”
[拼音] fù qū xián yuān
[释义] 衔:用嘴含,这里指心里怀着。身上背着委屈,心里怀着冤枉。指蒙受冤屈,得不到昭雪。
[出处] 元·无名氏《后庭花》第四折:“今日个勘成了因奸致命一凶贼,还了报了这负屈衔冤两怨鬼。”
[拼音] fù xīn jiù huǒ
[释义] 背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
[出处] 韩非《韩非子 有度》:“其国乱弱矣,又皆释国法而私其外,则是负薪而救火也,乱弱甚矣。”
[拼音] bèi yù fù xìn
[释义] 指背弃道义,不守信用。
[出处] 见“背信弃义”。
[拼音] bèi yù fù ēn
[释义] 指背弃道义,辜负别人对自己的恩德。
[出处] 《旧唐书 乔琳传》:“上以其累经重任,顿亏臣节,自受逆命,颇闻讥谐悖慢之言,背义负恩,固不可舍,命斩之。”
[拼音] fù zhai lèi lèi
[释义] 形容负债甚多
[出处]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67回:“却说谭绍闻负债累累……每日索欠填门,少不得典宅卖地,一概徐偿。”
[拼音] bù fēn shèng fù
[释义] 分不出谁胜谁负。形容竞赛双方水平、技术相当。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回:“孙悟空金箍棒,变作万万千千。半空中似雨点流星,不分胜负。”
[拼音] jiān fù zhòng rèn
[释义] 担当重要工作或任务
[出处] 曲波《林海雪原》:“栾超家和陈小柱,未得饱赏威虎山的美景,肩负重任,离开威虎山,直奔神河庙。”
[拼音] bèi ēn fù yì
[释义] 指辜负别人对自己的恩义。同“背恩忘义”。
[出处] 《陈书 陈宝应传》:“遂乃背恩负义,各立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