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shèn yán shèn xíng
[释义] 言行都十分小心注意
[拼音] tè lì dú xíng
[释义] 特:独特;立:立身。形容人的志行高洁,不同流俗。
[出处] 《礼记·儒行》:“其特立独行,有如此者。”
[拼音] wēi yán wēi xíng
[释义] 危:正直。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宪问》:“邦有道,危言危行。”
[拼音] xíng yuǎn shēng gāo
[释义] 《书·太甲》:“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辟(譬)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后遂以“行远升高”比喻为学由浅入深,逐步提高。
[出处] 《书·太甲》:“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辟(譬)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拼音] fēng chè léi xíng
[释义] 掣:闪过。风闪雷鸣。形容像刮风和响雷那样迅速。
[出处] 清·无名氏《游越南记》:“洋场马路,纵横井井,虽不及上海之平坦,而马车洋车往来络绎,风掣雷行。”
[拼音] gé xīn yì xíng
[释义] 谓改正错误思想,改变错误行为。
[出处] 汉·贾谊《新书·先醒》:“于是革心易行,衣苴布,食疄(田改丰)馂,昼学道而夕讲之。”
[拼音] guǐ jué wú xíng
[释义] 诡谲:欺诈;无行:缺德。指欺诈成性,品行不端
[出处] 宋·洪迈《夷坚丙志·河北道士》:“而宋诡谲无行,且懒惰,不肯竟其学。”
[拼音] gǒu zhì zhī xíng
[释义] 狗彘:猪狗。形容无耻之人的行为如猪狗一样
[出处] 明·郭勋《英烈传》第20回:“你受吴王大恩,不思图报,敌兵一至,便要投降,乃是狗彘之行!”
[拼音] láng xīn gǒu xíng
[释义] 心肠似狼,行为如狗。比喻贪婪凶狠,卑鄙无耻。
[出处] 元 杨暹《西游记》第四本第13出:“见一人光纱帽,黑布衫,鹰头雀脑将身探,狼心狗行潜踪阚,鹅行鸭步怀愚滥。”
[拼音] lì shēn xíng dào
[释义] 道:政治主张和思想。指修养自身,奉行道义
[出处] 南朝·梁·萧统《与晋安王纲令》:“明公儒学稽古,淳厚笃诚,立身行道,始终如一。”
[拼音] liè qiè ér xíng
[释义] 身子歪斜不稳地走路
[拼音] mò jié xì xíng
[释义] 谓无关大体的细小行为。
[出处] 宋·陆九渊《与曾宅之书》:“古之所谓小人儒者,亦不过依据末节细行以自律。”
[拼音] páng xíng xié shàng
[释义] 原指《史记》中的《三代世表》、《十二诸侯年表》等。后泛指用表格行式排列的系表、谱牒等。
[出处] 清 李斗《扬州画舫录 草河录上》:“卷轶不广,条目悉具,编年纪月以经之,旁行斜上以纬之。”
[拼音] qīng báo wú xíng
[释义] 谓轻佻浮薄,品行不好。
[出处] 《晋书·华表传》:“恒为州大中正,乡人任让轻薄无行,为恒所黜。”
[拼音] zhàng rén háng
[释义] 丈人:对年长者的尊称;行:行辈。指长辈
[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匈奴传上》:“单于乃自谓‘我儿子,安敢望汉天子!汉天子,我丈人行’”
[拼音] qì shù háng xià
[释义] 眼泪接连不断的往下掉。形容非常悲伤。
[出处] 汉 班固《汉书 高帝纪》:“令儿皆和习之。上乃起舞,忼慨伤怀,泣数行下。”
[拼音] shān xíng hǎi xiǔ
[释义] 行于山间和宿于海上。谓行旅艰险。
[出处] 唐·韩愈《南海神庙碑》:“方地数千里,不识盗贼,山行海宿,不择处所。”
[拼音] tiān xíng shí qì
[释义] 行:流行;时:季节,气候;气:疫气,疾病。因气候不正常而引起的流行病。
[出处] 《千金方》:“凡冬月,忽有大热之时;夏月,忽有大凉之时,皆勿受之,有患天行时气者,皆由犯此也。”
[拼音] wén xíng chū chǔ
[释义] 文:学问;行:品行;出:作官;处:隐居。旧指文人的学问、品行和对待出仕隐退的态度。
[出处] 《周易·系辞上》:“君子之道,或出或处。”《论语·述而》:“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拼音] xī xíng zhǒu bù
[释义] 膝盖和胳膊肘着地行走;匍匐而行。形容地位卑下,不敢与别人平起平坐。
[出处] 唐·王勃《山亭思友人序》:“陆平原、曹子建,足可以车载斗量;谢灵运、潘安仁,足可以膝行肘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