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xiào lǐ cáng dāo
[释义] 形容对人外表和气;内心却十分阴险毒辣。藏:隐藏。
[出处] 《旧唐书 李义府传》:“既处权要,欲人附己,微忤意者,辄加倾陷。故时人言其笑中有刀,又以其柔而害物,亦谓之‘李猫’。”
[拼音] cáng gòu nà wū
[释义] 垢、污:肮脏的东西;纳:容纳。比喻包容坏人坏事。也比喻居上位者有容人之量;能够容忍有损自己的言行。也作“藏污纳垢”。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五年》:“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
[拼音] mián lǐ cáng zhēn
[释义] 绵絮里边藏着针。比喻外表温柔;内心尖刻厉害;也比喻柔中有刚。
[出处] 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当日说知心,绵里藏针。”
[拼音] bāo cáng huò xīn
[释义] 包藏:暗藏;祸心:害人之心。表示心里藏着坏主意;怀着害人的意图。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元年》:“小国无罪,恃实其罪。将恃大国之安靖已,而无乃包藏祸心以图之。”
[拼音] cáng tóu lù wěi
[释义] 头藏起来;却把尾巴露出来了。比喻遮遮掩掩或躲躲闪闪;不肯把真实情况全暴露出来。也作“露尾藏头”。
[出处] 元 王晔《桃花女》第二折:“劝周公莫便生嗔,将酒礼强勒成亲,不争我藏头露尾,可甚的知恩报恩。”
[拼音] nì yǐng cáng xíng
[释义] 隐藏形迹;不露真相。
[出处] 元 高文秀《黑旋风》:“我只是吞声忍气,匿迹潜形。”
[拼音] cáng lóng wò hǔ
[释义] 龙、虎:比喻不平常的人物。隐藏着的龙;睡卧着的虎。比喻潜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或英雄。
[出处] 北周 庾信《同会河阳公新造山池聊得寓目》诗:“暗石疑藏虎,盘根似卧龙。”
[拼音] niǎo jìn gōng cáng
[释义] 飞鸟打光了;弹弓也就藏起来不用了。比喻事情成功之后;原来借助的力量就被一脚踢开或加以消灭。
[出处] 三国 曹丕《煌煌京洛行》:“淮阴五刑,鸟得弓藏;保身全名,独有子房。”
[拼音] cáng wū nà gòu
[释义] 污、垢:肮脏的东西。比喻隐藏或包容坏人坏事。
[出处] 清 孙雨林《皖江血 定计》:“收回那十八省剩水残山,洗尽这二百年藏污纳垢。”
[拼音] bāo cáng jiān xīn
[释义] 犹言包藏祸心。
[出处] 三国 魏 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刘表自以为宗室外,~,乍前乍却,以观世事。”
[拼音] pōu fù cáng zhū
[释义] 破开肚子藏入珍珠。比喻自秘或惜物过甚
[出处]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唐太宗贞观元年》:“吾闻西域贾胡得美珠,剖身以藏之,有诸?”
[拼音] cáng qiǎo yú zhuō
[释义] 有才能而不显示出来。
[出处] 明·洪应明《菜根谭》:“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浊,以屈为伸,真涉世之一壶藏身之三窟也。”
[拼音] cáng fēng liǎn è
[释义] 锷:剑刃。比喻人不露锋芒。《野叟曝言》一三回:“大智若愚,大勇若怯,不是要埋冤他,正深爱着他,要他藏锋敛锷,以成大器。”
[出处] 明·李东阳《麓堂诗话》:“予独谓高牙大纛,堂堂正正,攻坚而折锐,则刘有一日之长。若藏锋敛锷,出奇制胜,……则於虞有取焉。”
[拼音] xiào chù cáng dāo
[释义] 形容对人外表和气,内心却十分阴险毒辣
[出处] 清·李渔《蜃中楼·点差》:“威权震主,势焰薰人,笑处藏刀,毒性有如蜂虿。”
[拼音] dōng duǒ xī cáng
[释义] 指到处躲避藏匿
[出处] 明 无名氏《伐晋兴齐》:“杀的他军兵胆碎魂先丧,一个个哭啼啼东躲西藏。”
[拼音] dōng cáng xī duǒ
[释义] 形容为了逃避灾祸而到处躲藏。
[出处] 明 无名氏《伐晋兴齐》第四折:“杀的他军兵胆碎魂先丧,一个个哭啼啼东躲西藏,枪刀剑戟都潎样。”
[拼音] jīn wū cáng jiāo
[释义] 金屋:富丽华贵的房屋;娇:阿娇;指汉武帝刘彻的姑母长公主刘嫖的女儿。原指汉武帝刘彻要用金屋接纳阿娇作妇。后指特别宠爱某美貌女子;也特指纳妾。
[出处] 清 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23回:“当时佘老五恋着雁翎,周庸祐也恋着雁翎,各有金屋藏娇之意。”
[拼音] niǎo jìn gōng cáng,tù sǐ gǒu pēng
[释义] 烹:煮烧。飞鸟打尽,弓被搁置不用;兔被捕杀后,猎狗则被烹食。比喻事情办成,功臣被害
[出处] 鲁迅《立此存照》:“倘有不识时务者问:‘如果那时并不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而且汉人也配享太庙……则将如何?’我觉得颇费唇舌。”
[拼音] wò hǔ cáng lóng
[释义] 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也指隐藏不露的人才。
[出处] 北周·庾信《同会河阳公新造山地聊得寓目》诗:“暗石疑藏虎,盘根似卧龙。”
[拼音] niǎo dé gōng cáng
[释义] 见“鸟尽弓藏”。
[出处] 三国·魏·曹丕《煌煌京洺行》:“淮阴五刑,鸟得弓藏;保身全名,独有子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