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yī luò qiān zhàng
[释义] 原指琴声陡然降落。后用来形容声誉、地位或经济状况急剧下降。
[出处] 唐 韩愈《听颖师弹琴》:“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拼音] yè luò guī gēn
[释义] 树叶飘落;掉在树跟旁。古时比喻事物总有一定的归宿。现比喻不忘本源。也作“落叶归根”。
[出处]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慧能大师》:“叶落归根,来时无口。”
[拼音] qī líng bā luò
[释义] 零:零碎。形容零散稀疏的样子。特指原来又多又整齐的东西现在零散了。
[出处] 宋 释惟白《续传灯录 有文禅师》第42卷:“无味之谈,七零八落。”
[拼音] guāng míng lěi luò
[释义] 磊落:错落分明;引申指人洒脱不拘;直率开朗。指心地光明正大;胸怀坦白。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74卷:“譬如人光明磊落底便是好人,昏昧迷暗底便不是好人。”
[拼音] luò huā liú shuǐ
[释义] 指花残凋落;随流水漂去。原形容残败的暮春景色。常比喻好时光的流逝。后用来比喻残乱而零落的样子。或比喻敌人被打得惨败。也作“流水落花”。
[出处] 唐 李群玉《奉和张舍人送秦炼师归岑公山》诗:“兰浦苍苍春欲暮,落花流水思离襟。”
[拼音] shī hún luò pò
[释义] 形容惊慌忧虑;心神不定、行动失常的样子。
[出处]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做子弟的,失魂落魄,不惜余生。”
[拼音] luò jǐng xià shí
[释义] 看见别人落在井里;还往井下丢石头。比喻乘人之危;加以打击、陷害。
[出处] 唐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拼音] shuǐ luò shí chū
[释义] 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比喻事情经过澄清以后彻底暴露;真相大白。
[出处] 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拼音] liú luò tā xiāng
[释义] 他乡:不是自己的故乡;外地。被迫离开家乡;漂泊在外地。
[出处]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舍父逃走,流落他乡,撞东磕西,苦哉,阿弥陀佛。”
[拼音] bù luò kē jiù
[释义] 窠臼:旧框框;老套子;现成格式。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俗套。也作“不落俗套”。
[出处] 明 胡应麟《诗薮》:“初学必从此入门,庶不落小家窠臼。”
[拼音] guā shú dì luò
[释义] 瓜熟了;瓜蒂就脱落了。比喻条件或时机成熟;事情自然会成功。
[出处] 宋 张君房《云笈七签 元气论》:“如二仪分三才,体地法天,负阴抱阳;喻瓜熟蒂落,啐啄同时。”
[拼音] luò luò guǎ hé
[释义] 落落:孤独的样子;不合群。寡:少;合:合群。孤孤单单;很难合群。
[出处] 明 名教中人《好逑传》:“母亲石氏,随父在任,因铁公子为人落落寡合。见事又敢作敢为,恐怕招愆,所以留在家下。”
[拼音] sàng hún luò pò
[释义] 形容非常恐惧的样子。
[出处] 管桦《惩罚》:“鬼子山本踉跄了一下,岔开两腿,丧魂落魄地瞥了一眼从死尸堆里露出半个脸的川岛。”
[拼音] míng luò sūn shān
[释义] 名字排在孙山后面。指考试未被录取;榜上无名。
[出处] 宋 范公偁《过庭录》:“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赴举他郡,乡人托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拼音] luò luò dà fāng
[释义] 落落:坦率开朗;举止潇洒自然。形容言谈举止自然大方;不拘谨。
[出处] 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69回:“杜雍却不推辞,将通身换了,更觉落落大方。”
[拼音] diū sān là sì
[释义] 丢掉这些;又遗漏那些。形容马虎健忘;顾此失彼。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67回:“俗语说的:‘夯雀儿先飞’,省的临时丢三落四的不齐全,令人笑话。”
[拼音] hǔ luò píng yáng
[释义] 老虎离开深山;落在平地里。比喻有权有势者或有实力者失去了自己的权势或优势。平阳:地势平坦、明亮的地方。
[出处] 清 钱彩《说岳全传》第四回:“虎落平川被犬欺。”
[拼音] luò yè guī gēn
[释义] 树叶落到树根旁。比喻事物有一定的归宿。多指客居异乡的人;最终还是要回归本乡本土。
[出处] 明 王世贞《鸣凤记》第38出:“落叶归根,丰城剑回。”
[拼音] bù luò sú tào
[释义] 落:停留,定正。不因袭陈旧的格式
[出处] 臧克家《京华练笔三十年》:“我学习写点评论性质的文章,给自己立两个标准。一个是独立思考,另一个是不落俗套。”
[拼音] dǎ luò shuǐ gǒu
[释义] 比喻继续打击已经失败的坏人。
[出处] 瞿秋白《序言》:“鲁迅的著名的‘打落水狗’真正是反自由主义,反妥协主义的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