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hú lā luàn chě
[释义] 见“胡拉混扯”。
[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58回:“我虽然不幸吃了这碗饭,然而始终只有一个客,自问和那胡拉乱扯的还不同。”
[拼音] sǐ hú tòng
[释义] 指只有一个出入口的胡同。比喻绝境、绝路
[出处] 曲波《林海雪原》:“我们利用了奶头山的天险,仙姑洞这个死胡同,把许匪堵成瓮中之鳖。”
[拼音] hú zǐ gōng chéng
[释义] 喻指进度缓慢、一拖再拖而长期不能投入使用的基建工程
[出处] 张贤亮《出卖“荒凉”》:“企业由‘国营’,便效率低下,搞不好就成为‘胡子工程’、‘钓鱼工程’。”
[拼音] hú tiān hú dì
[释义] 见“胡天胡帝”。
[出处] 阿英《西门买书记》:“也有一两家兼售古书了,但他们不识货,开价往往是胡天胡地。”
[拼音] hú zhōu luàn dào
[释义] 胡诌,随意胡说。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一回:“虽懂得几句诗词也是胡诌乱道的。就是好了,也不过是风云月露,与一生的正事毫无关涉。”
[拼音] hú zhōu luàn chě
[释义] 胡诌八扯。
[出处] 马烽《吕梁英雄传》第59回:“独眼窝翻译官胡诌乱扯地对杨徳说:‘皇军扫荡兴县,大大的胜利!’”
[拼音] xìn kǒu hú zhōu
[释义] 信口:随便开口。毫无根据、不负责任的乱说。比喻不负责任随口乱说
[出处] 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一折:“誓今番泼水难收,到那里问缘由,怎敢便信口胡诌?”
[拼音] hú yán luàn dào
[释义] 胡言乱语。
[出处] 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三折:“俺孩儿听了他胡言乱道巧差排,便待离家乡做些买卖。”
[拼音] hú tiān hú dì
[释义] 胡:何;帝:指天神。什么是天,什么是帝。原形容服饰容貌像天神一样美丽,后也表示尊敬崇仰。
[出处] 《诗经 鄘风 君子偕老》:“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
[拼音] suí kǒu hú zhōu
[释义] 随便搪塞
[拼音] luàn yǔ hú yán
[释义] 胡说;瞎扯。
[出处] 元·关汉卿《鲁斋郎》第一折:“省可里乱语胡言!”
[拼音] luàn zuò hú wéi
[释义] 犹胡作非为。
[出处] 元·吴昌龄《张天师》第二折:“直这般无廉鲜耻,乱作胡为。”
[拼音] mèn hú lú
[释义] 比喻难以猜破的哑谜,或难以弄清楚的事情
[出处] 鲁迅《彷徨·肥皂》:“这是什么闷胡卢,没头没脑的。”
[拼音] hú yuè tóng zhōu
[释义] 犹言吴越同舟。谓关系疏远者,同处危难则相互救助。语本宋苏轼《大臣论下》:“故曰同舟而遇风,则胡越可使相救如左右手。”
[出处] 语出宋·苏轼《大臣论下》:“故曰同舟而遇风,则胡越可使相救如左右手。”
[拼音] hú sī luàn liàng
[释义] 犹胡思乱想。
[出处] 宋·苏辙《龙川别志》卷下:“慈圣意不怿,曰:‘皇亲辈皆笑太后欲于旧涡寻兔儿。’闻者惊惧,皆退数步立。独琦不动,曰:‘太后不要胡思乱量。’”
[拼音] pí pá hú yǔ
[释义] 见“琵琶旧语”。
[出处] 唐·杜甫《咏怀古迹》:“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拼音] fēng hú è mò
[释义] 比喻优秀子弟。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一门叔父,则有阿大、中郎,群从兄弟,则有封胡、遏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
[拼音] hú zǒu yóu fēi
[释义] 漫无目的,四处游荡
[拼音] hú dǎ hǎi shuāi
[释义] 比喻经得起磕碰,不娇贵。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回:“比不得咱们家的孩子,胡打海摔的惯了的。”
[拼音] hú yuè yī jiā
[释义] 喻居地远隔者聚集一堂。犹言四海一家。
[出处] 《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七年》:“上皇命突厥颉利可汗起舞,又命南蛮酋长冯智戴咏诗,既而笑曰:‘胡越一家,自古未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