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125个与“”相关的成语:
  • 功赎罪

    [拼音] lì gōng shú zuì
    [释义] 立功:建立功绩;赎:补偿。建立功绩来补偿罪行或过失。
    [出处] 《旧唐书 王孝杰传》:“遣使斩宏晖以徇。使未至幽州,而宏晖已立功赎罪,竟免诛。”
  • 无援

    [拼音] gū lì wú yuán
    [释义] 孤立:没有得到同情和援助。指单独行事;没有援助。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班超传》:“焉耆以中国大丧,遂功没都护陈睦。超孤立无援,而龟兹姑墨数发兵攻疏勒。”
  • 鸡群

    [拼音] hè lì jī qūn
    [释义] 像仙鹤立在鸡群之中。比喻才能或仪表出众。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容止》:“有人语王戎曰:‘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
  • 标新

    [拼音] biāo xīn lì yì
    [释义] 标:揭举;立:树立。持不同的态度或看法。提出新奇的见解和主张;表示与一般不同。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文学》:“支道林在白马寺中,将冯太常共语,因及《逍遥》,支卓然标新理于二家之表,立异义于众贤之外。”
  • 当机

    [拼音] dāng jī lì duàn
    [释义] 面临紧急关头;毫不犹豫地作出决断。当:面临;断:决断。
    [出处] 汉 陈琳《答东阿王笺》:“秉青萍干将之器,拂钟无声,应机立断。”
  • 势不两

    [拼音] shì bù liǎng lì
    [释义] 两立:并存。指敌对的双方不能同时存在。比喻矛盾不可调和。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楚策一》:“楚强则秦弱,楚弱则秦强,此其势不两立。”
  • 树碑

    [拼音] shù bēi lì zhuàn
    [释义] 树:建立。原指把某人生平事迹刻在石碑上或写成传记;使他的名声世代流传下去。现比喻树立个人威信;抬高个人声望。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桓彬传》:“蔡邕等共论序其志,佥以为彬有过人者四……乃共树碑而颂焉。”
  • 不安

    [拼音] zuò lì bù ān
    [释义] 坐着站着都不安宁。形容烦躁、紧张的样子。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37回:“今日天使李俊在家,坐立不安。”
  • 名目

    [拼音] qiǎo lì míng mù
    [释义] 名目:各种名称、项目。用欺骗的手段设立各种名目;以达到不正当目的。
    [出处] 明 李开先《闲居集》:“又将郭宗报出水退正湖地三百顷余,不补原包套征粮地数,巧立名目,作为册外,私自收受。”
  • 亭亭玉

    [拼音] tíng tíng yù lì
    [释义] 形容身材硕长秀美的女子或挺拔奇丽的花木。亭亭:高耸直立的样子;玉立:比喻身材高而美丽。
    [出处] 《北齐书 徐之才传》:“白云初见空中有五色物,稍近,变成一美妇人,去地数丈,亭亭而立。”
  • 足之地

    [拼音] lì zú zhī dì
    [释义] 立足:站住脚。能够站得住脚的地方。比喻存身的处所。
    [出处] 清 湘灵子《轩亭冤》:“你们这班狂妄之徒,还有立足之地么?”
  • 自主

    [拼音] dú lì zì zhǔ
    [释义] 自主:自己作主。不依赖别人的力量而生存;遇事自己作主;不受别人控制。
    [出处] 茅盾《子夜》十六:“最初是买办,然后是独立自主的老板,然后又是买办。”
  • 竿见影

    [拼音] lì gān jiàn yǐng
    [释义] 立起竿子马上就可以见到竿的影子。比喻立见功效。
    [出处] 宋 朱熹《参同契考异》中篇:“立竿见影,呼谷传响,岂不灵哉!”
  • 顶天

    [拼音] dǐng tiān lì dì
    [释义] 头顶云天;脚踩大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概豪迈。也形容敢作敢为;光明磊落。
    [出处]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育王裕禅师法嗣 道场法全禅师》:“汝等诸人,个个顶天立地,肩横榔栗,到处行脚。”
  • 成家

    [拼音] chéng jiā lì yè
    [释义] 成家:组成家庭;即结婚;立业:建立事业。指能独立生活或建立某种事业。
    [出处]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定山惟素山主》:“问:‘牛头未见四祖时如何?’师曰:‘成家立业。’曰:‘见后如何?’师曰:‘立业成家。’”
  • 破旧

    [拼音] pò jiù lì xīn
    [释义] 破除旧的,建立新的。
    [出处] 余秋雨《关于嫉妒》:“那也是一个破旧立新两未靠岸的奇异时期,什么怪事都会发生。”
  • 戴罪

    [拼音] dài zuì lì gōng
    [释义] 身负罪责;争取立下功劳;借以赎罪。
    [出处] 《明史 史可法传》:“以平贼逾期,戴罪立功。”
  • 锥之地

    [拼音] lì zhuī zhī dì
    [释义] 立锥:插锥子。指插锥子的地方。比喻能容身的极小的地方。也作“置锥之地。”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留侯世家》:“今秦失德弃义,侵伐诸侯社稷,灭六国之后,使无立锥之地。”
  • 誓不两

    [拼音] shì bù liǎng lì
    [释义] 发誓不跟敌人并存。形容双方仇恨极深。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4回:“瑜曰:'吾与老贼誓不两立!'孔明曰:'事须三思,免致后悔。'”
  • 贫无锥之地

    [拼音] pín wú lì zhuī zhī dì
    [释义] 穷得连可以插下锥子那样小的地方都没有。形容穷困之极。
    [出处]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四:“十子者,不能亲也,无置锥之地,而王公不能与争名,则是圣人之未得志者也。”《汉书·食货志》:“富者田连仟佰,贫者亡(无)立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