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chēng wáng chēng bà
[释义] 王:帝王;君王;霸:霸主;古代诸侯联盟的首领。自称为君主、霸主。比喻凭借势力;飞扬跋扈;独断专行。
[出处] 宋 汪元量《读史》诗:“刘项称王称霸,关张无命无功。”
[拼音] lǎo wáng mài guā
[释义] 比喻自己称赞自己的货色好或本领高强
[出处] 杨啸《大字报》:“这是我出的大字报呵!那不成了老王卖瓜,自卖自夸了吗?”
[拼音] wáng sūn gōng zǐ
[释义] 旧时贵族、官僚的子弟。
[出处] 晋 葛洪《抱朴子 崇教》:“若夫王孙公子,优游贵乐,婆娑绮纨之间。”
[拼音] fù liè wáng hóu
[释义] 埒:同等。富有的程度与国王诸侯相等。形容非常富有。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淮书》:“故吴诸侯也,以郡山铸钱,富埒天子。”
[拼音] wáng hóu jiàng xiàng
[释义] 泛指封建社会中位尊、禄厚、权重、势大的贵族。
[出处] 《史记·陈涉世家》:“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拼音] dì wáng jiòn xiàng
[释义] 皇帝、王侯、及文臣武将。指封建时代上层统治者。
[出处] 《史记·陈涉世家》:“且壮士不死即日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拼音] mù wú wáng fǎ
[释义] 不把国家法律放在眼里。形容胡作非为,无法无天
[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3回:“关系朝廷体统,他如何敢拿了去,要起赎身的价银来,目无王法已极。”
[拼音] dú lì wáng guó
[释义] 指主权完整的国家。比喻不受上级或制度约束,自行其是的地区、部门或单位
[出处]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78章:“所谓政治分会与北洋军阀的巡阅使毫没有区别,目的在于割据一方,形成独立王国。”
[拼音] hùn shì mó wáng
[释义] 比喻扰乱人世的凶人或骄纵恣肆的人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回:“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
[拼音] wáng bā gāo zǐ
[释义] 王八:俗称乌龟或鳖。比喻妻子不忠、偷人养汉的丈夫以及坏小子
[出处]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19回:“吴二浪子那个王八羔子,我们在牢里的时候,他同贾大妮子天天在一块儿。”
[拼音] tiān wáng lǎo zǐ
[释义] 比喻至尊至贵、最有权威的人。
[出处] 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15章:“天王老子也挡不住改霞到生宝的草棚屋做媳妇去!”
[拼音] chéng wáng bài kòu
[释义] 成功的人称王称帝,失败者沦为草寇
[出处] 柳亚子《题战史》诗:“成王败寇漫相呼,直笔何人纵董狐。”
[拼音] dǎ chū wáng pái
[释义] 使出杀手锏去制约别人
[出处] 莫应丰《将军吟》第31章:“他不理江醉章的混话,决心打出自己的王牌,压一压对手的邪气。”
[拼音] wáng gōng dà rén
[释义] 国君重臣。后泛指高官贵人。
[出处] 战国·宋·墨翟《墨子·尚贤上》:“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
[拼音] zhāng wáng lǐ zhào
[释义] ①四大姓氏。②四者皆最常见的姓,连用泛指一般人。
[出处] 《梁书·儒林传·范缜》:“亦可张甲之情,寄王乙之躯,李丙之性,托赵丁之体。”
[拼音] gōng zǐ wáng sūn
[释义] 指王公贵族子弟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楚策四》:“不知夫公子王孙,左挟弹,右摄丸,将加己乎十仞之上,以其类为招。”
[拼音] nán miàn chēng wáng
[释义] 南面:古代帝王临朝坐北朝南。指称王称帝
[出处] 《文选·孙楚》:“信能右折燕齐,左振扶桑,凌轹沙漠,南面称王。”
[拼音] qín zéi qín wáng
[释义] 指作战要先抓主要对手。比喻做事要抓住要害。
[出处] 唐 杜甫《前出塞》诗之六:“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拼音] bài kòu chéng wáng
[释义] 失败者沦为草寇,成功的人称王称帝
[出处] 柳亚子《题莽男儿‘说部’为陈巢男作》:“败寇成王谁定论?恩牛怨李此旁观。”
[拼音] hóu wáng jiàng xiàng
[释义] 王侯、武将和文臣。指古代统治阶级的上层代表势力
[出处] 唐·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侯王将相望久绝,神纵欲福难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