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nǐ sǐ wǒ huó
[释义] 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形容双方斗争尖锐;不能共存。
[出处] 元 李寿卿《度柳翠》第一折:“世俗人没来由,争长竞短,你死我活。”
[拼音] shēng tūn huó bō
[释义] 比喻机械地套用别人的言论、经验、方法;或囫囵吞枣、食而不化。
[出处] 唐 刘肃《大唐新语 谱谑》:“有枣强尉张怀庆好偷名士文章……人为之谚云:‘活剥王昌龄,生吞郭正一。’”
[拼音] shēng lóng huó hǔ
[释义] 比喻像很有生气的蛟龙和富有活力的猛虎。形容活泼矫健;富有生气。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95卷:“只见得他如生龙活虎相似,更把捉不得。”
[拼音] sǐ qù huó lái
[释义] 指因极度的疼痛或悲哀;晕过去;又活过来。多形容被打得很惨;或哭得很厉害。
[出处] 《京本通俗小说 错斩崔宁》:“当下众人将那崔宁与小娘子死去活来拷打一顿。”
[拼音] shén qì huó xiàn
[释义] 形容自以为了不起而表现出来的得意而又傲慢的样子。
[出处] 《茅盾选集 委屈》:“要不是他们神气活现说‘查得到’,那她干脆就去缝制新的了。”
[拼音] bàn sǐ bù huó
[释义] 半死:接近死亡;多指生命受到极大折磨、摧残的状况。没有精神;毫无生气;形容人精神不振或事业萧条。
[出处] 清 刘鹗《老残游记》:“听说停刑的头一日,即是昨日,站笼上还有几个半死不活的人,都收监了。”
[拼音] xún sǐ mì huó
[释义] 叫喊着要去死。多形容因极其悲痛或耍无赖而疯疯颠颠的样子。
[出处] 元 关汉卿《金钱池》:“只为杜蕊娘他把俺赤心相待,时常与这虔婆合气,寻死觅活,无非是为俺家的缘故。”
[拼音] shēng dòng huó pō
[释义] 内容和形式的丰富、活跃
[出处] 毛泽东《打退资产阶级右派的进攻》:“应当提倡讲话,应当是生动活泼的。”
[拼音] huó bèng luàn tiào
[释义] 欢蹦乱跳。
[出处] 曹禺《日出》第四幕:“我一定可以把小东西还是活蹦乱跳地找回来。”
[拼音] ěr ruǎn xīn huó
[释义] 比喻自己没有一点主见,就是相信别人的话。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7回:“那司棋也曾求了迎春,实指望能救,只是迎春语言迟慢,耳软心活,是不能做主的。”
[拼音] bàn sǐ bàn huó
[释义] 半死:接近死亡。不死不活,形容被折磨得很惨或死气沉沉,没有生气
[出处] 清·刘鹗《老残游记》:“听说停刊的头一日,即是昨日,站笼上还有几个半死半活的人,都收监了。”
[拼音] bù zhī sǐ huó
[释义] 形容不知利害,冒昧从事。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67回:“无才小辈,背反狂夫!上负朝廷之恩,下辱祖宗名目,不知死活!引军到来,有何理说?”
[拼音] bù sǐ bù huó
[释义] 形容事物没有生气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48卷:“唯是被囚不死不活,这地位如何处,直是难。”
[拼音] xīn huó miàn ruǎn
[释义] 比喻自己没有一点主见,就是相信别人的话。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3回:“他这心活面软,未必不周济他些。”
[拼音] huó lóng huó xiàn
[释义] 龙:古代传说的一种灵怪动物。指像活的龙出现一样。形容神情生动逼真;好像就在眼前。
[出处]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五:“再说王氏闻丈夫凶信,初时也疑惑,被吕宝说得活龙活现,也信了。”
[拼音] huó líng huó xiàn
[释义] 形容神情逼真,使人感到好象亲眼看到一般。
[出处] 郁达夫《皋亭山》:“凡此种种,以及香灰疗病,娘娘托梦等最近的奇迹,他们都说得活灵活现。”
[拼音] shū jīn huó luò
[释义] 舒展筋骨,活血脉,使经络畅通
[出处] 熊召政《张居正》第二卷第11回:“这风葫芦可舒筋活络,启沃童心,偶尔玩习之,有百利而无一弊。”
[拼音] bù gù sǐ huó
[释义] 顾:顾惜,眷顾。不顾自己的生命,比喻拚命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63回:“这呆子不顾死活,闯上宫殿,一路钯,筑破门扇,打破桌椅,把些吃酒的家火之类,尽皆打碎。”
[拼音] huó bèng huó tiào
[释义] 活蹦乱跳
[出处] 周而复《白求恩大夫》:“我的小孩子,一个能讲能说,活蹦活跳的娃娃,死啦!”
[拼音] pīn sǐ pīn huó
[释义] ①不顾一切地斗争。②用尽全部精力。
[出处] 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第九章:“但真遇到劲头儿上,狠抽他两鞭子,他肯拼死拼活地卖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