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rú shǔ tóu shí
[释义] 象水泼向石头,丝毫不入。比喻听而不闻或言无效果。
[出处] 宋·杨时《龟山语录》:“时谢显道亦在。谢为人诚实,但聪悟不及先生。故明道每言杨君聪明,谢君如水投石,然亦未尝不称其善。”
[拼音] fēi é tóu huǒ
[释义]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出处] 《梁书 到溉传》:“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
[拼音] tóu táo bào lǐ
[释义] 意思是他送给我桃儿,我以李子回赠他。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
[出处] 《诗经 大雅 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拼音] zǒu tóu méi lù
[释义] 没路可走。比喻陷入绝境,没有出路。
[出处] 元 秦简夫《东堂老》第三折:“你如今走投没路。我和你去李家叔叔讨口饭儿吃咱。”
[拼音] tóu jǐng xià shí
[释义] 看见人要掉进陷井里,不伸手救他,反而推他下去,又扔下石头。比喻乘人有危难时加以陷害。
[出处] 唐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一旦临小利害,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拼音] shēng qì xiāng tóu
[释义] 指朋友间思想一致,性情投合。
[出处] 清 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9回:“自然是声气相投,定行见用于世,各着功名,可胜欣赏。”
[拼音] luò jǐng tóu shí
[释义] 比喻趁人有危难时加以陷害
[出处] 沙汀《炮手》:“从未做过落井投石的事。”
[拼音] qù àn tóu míng
[释义] 脱离黑暗势力,走向光明的道路。
[出处] 太平天国·洪仁玕《英杰归真》:“今愚弟来归,实是去暗投明,脱鬼成人之幸。”
[拼音] shí tóu dà hǎi
[释义] 石投海中迅速没入,比喻毫无反响或杳无音信
[出处]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80回:“吕岳闻杨瑨之言,如石投大海,半晌无言。”
[拼音] tóu zhù zhī yí
[释义] 投杼:抛下织布的梭子;疑:疑惑,疑心。比喻没有事实依据的谣言所造成的疑虑
[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二》:“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
[拼音] huà bù xiāng tóu
[释义] 犹言话不投机。
[出处] 元·无名氏《望江亭》第三折:“我和他话不相投,我可便见他呵。”
[拼音] míng zhū tóu àn
[释义] 见“明珠暗投”。
[出处]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三卷:“明珠投暗大屈才能;入室操戈自相鱼肉。”
[拼音] qíng tóu qì hé
[释义] 同“情投意合”。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0卷:“两下挑灯对坐,彼此倾心吐胆,各道生平志愿,情投契合,遂为至交。”
[拼音] yǒu guó nán tóu
[释义] 有国家却不能回去。
[出处] 元·无名氏《马陵道》第二折:“我这里叫尽屈有谁来分剖,送的我眼睁睁有国难投。”
[拼音] yì qì xiāng tóu
[释义] 彼此志趣、性格相投合。
[出处] 明·崔时佩《西厢记·金兰判袂》:“同袍兄弟胜同袍,义气相投漆和胶。”
[拼音] jiù huò tóu xīn
[释义] 为了扑灭火焰而将木柴扔进火中。比喻采取错误的办法,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使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出处] 《邓析子·无厚篇》:“不治其本而务其末,譬如拯溺而硾之以石,救火而投之以薪。”
[拼音] yǐ yǐn tóu yú
[释义] 用蚯蚓做鱼饵钓鱼。比喻用较小的代价换得较大的收获。
[出处] 《隋书 薛道衡传》:“魏收曰:‘傅縡所谓以蚓投鱼耳。’”
[拼音] jiù fén tóu xīn
[释义] 焚:火灾;薪:柴草。投进木柴去救火。比喻采取错误的方法使问题更加严重
[出处] 《邓析子 无厚》:“不治其本而务其末,譬如拯溺锤之以石,救火投之以薪。”
[拼音] míng zhū yè tóu
[释义] 投:抛掷,丢弃。比喻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用和赏识,或好人误入歧途。也比喻珍贵的东西落入不识货人的手里
[出处] 梁启超《译印政治小说序》:“《六经》虽美,不通其义,不识其字,则如明珠夜投,按剑而怒也。”
[拼音] qíng tóu yì qià
[释义] 谓双方思想感情很融洽。
[出处] 明·刘璋《飞花艳想》第一回:“三人谈笑饮酒,正说得情投意洽,忽见抱琴进来道:‘外面刘相公来访。’三人听见,各不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