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fú yáo zhí shàng
[释义] 扶摇:迅猛盘旋而上的旋风。乘着大旋风之势一直上升。比喻事物迅速地直线上升。有时也比喻官职提升得很快。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拼音] jiù sǐ fú shāng
[释义] 扶:扶助。抢救生命垂危的人;照顾受伤的人。形容医务工作者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精神。
[出处] 西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仰亿万之师,与单于连战十有余日,所杀过半当,虏救死扶伤不给。”
[拼音] fú lǎo xié yòu
[释义] 扶:挽着;携:带着。搀着老人;领着小孩儿。形容男女老少成群结队欢迎、观看或逃难。后也用来形容关心照顾老人和孩子。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
[拼音] fú wēi jì kùn
[释义] 扶:帮助;支持;济:拯救。扶持、救济生活困苦、处境危急的人。比喻尽力救助别人的危难。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素知将军仗义行仁,扶危济困,不想果然如此义气!”
[拼音] jì kùn fú wēi
[释义] 济:接济;扶:扶助。帮助陷入危困境地的人。
[出处] 元 王实甫《西厢记》:“则为那善文能武人千里,凭着这济困扶危书一缄。”
[拼音] fú ruò yì qiáng
[释义] 扶助弱小,压制强暴。
[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66回:“晋为诸侯之长,恤患补阙,扶弱抑强,乃盟主之职也。”
[拼音] fú yáo ér shàng
[释义] 扶摇:迅猛盘旋而上的旋风。形容上升很快或指仕途得志
[出处] 战国·宋·庄周《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拼音] zhī yè fú shū
[释义] 扶疏:繁茂纷披的样子。形容树木长势良好;颇为繁盛。也可用来形容家族繁盛;子孙满堂。还可用来形容文章内容充实。
[出处] 汉 扬雄《解嘲》:“顾默然而作《太玄》五千言,枝叶扶疏,独说数十余万言。”
[拼音] xié lǎo fú ruò
[释义] 搀着老人,扶着体弱者。亦作“携老扶幼”、“携老挈幼”。
[出处] 《晋书·刘琨传》:“臣自涉州疆,目睹困乏,流移四散,十不存二,携老扶弱,不绝于路。”
[拼音] jiù kùn fú wēi
[释义] 救济扶助陷于困境危难中的人
[出处] 元 刘君锡《来生债》第四折:“救困扶危,疏财仗义,都做了注福消愆。”
[拼音] xié lǎo fú yòu
[释义] 携:牵引,搀扶。指搀着老人,领着小孩。形容不分老少全部出动
[出处] 《新唐书·魏征传》:“贞观初,频年霜早,几内户口并就关外,携老扶幼,来往数年,卒无一户亡去。”
[拼音] huàn nàn xiāng fú
[释义] 扶:支持,帮助。在忧患灾难中互相扶助
[出处] 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一回:“我们虽异姓骨肉,必要患难相扶。”
[拼音] chú qiáng fú ruò
[释义] 铲除强暴,扶助弱者。
[出处]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2卷:“此等锄强扶弱的事,不是我,谁人肯做?”
[拼音] fú zhèng qū xié
[释义] 祛:去除。扶持正气,去除邪气。现用来指扶持好的事物,纠正错误倾向。
[出处] 傅维康《医药史话·张仲景》:“所以在治疗上就要运用扶正祛邪。”
[拼音] fú wēi jiù kùn
[释义] 对处境危急、困难的人给以救济帮助。
[出处] 元·无名氏《魏徵改诏》第三折楔子:“今日个扶危救困休辞惮,疾便的牵战马上雕鞍。”
[拼音] jì ruò fú qīng
[释义] 弱:弱小;倾:倒塌,比喻境遇困难。扶助弱小和处境困难的人。
[出处] 明 刘基《沁园春》词:“江左夷吾,关中宰相,济弱扶倾计甚长。”
[拼音] jí bìng xiāng fú
[释义] 有病的互相扶助。指患难时互相关心帮助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上》:“死徙无出乡,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
[拼音] yì qiáng fú ruò
[释义] 抑:压制;扶:帮助。压制强暴,扶助弱小。
[出处] 汉 袁康《越绝书 外传本事》:“于是勾践抑强扶弱,绝恶反之于善。”
[拼音] fú wēi dìng luàn
[释义] 扶助危难,平定祸乱。
[出处]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3回:“能识人,能爱人才,能为国留得那英雄豪杰,为朝廷扶危定乱。”
[拼音] xié yòu fú lǎo
[释义] 同“扶老携幼”。
[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严助传》:“施德垂赏以招致之,此必携幼扶老以旧圣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