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chéng xīn chéng yì
[释义] 诚:真实的心意。真心诚意。形容对人十分真挚诚恳。也作“诚心实意”。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回:“姥姥你放心。大远的诚心诚意来了,岂有个不教你见个真佛去的呢。”
[拼音] yáng yáng dé yì
[释义] 形容神气十足,非常得意。
[出处] 宋 朱淑真《春上亭上观鱼》:“春暖长江水正清,洋洋得意漾波生。”
[拼音] rú yì suàn pán
[释义] 比喻完全按自己的意愿或只从好的方面作出打算。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4回:“好便宜!你倒会打如意算盘!十三个半月工钱,只付三个月!你同我了事,我却不同你干休!”
[拼音] yì wèi shēn cháng
[释义] 含意深刻;耐人寻味。
[出处] 宋 程颢、程颐《河南程氏遗书》:“读之愈久,但觉意味深长。”
[拼音] chū hū yì liào
[释义] 指出人意料
[出处] 毛泽东《发刊词》:“准备对付可能的突然事变,使党和革命不在可能的突然事变中遭受出乎意料的损失。”
[拼音] dé yì yáng yáng
[释义] 形容非常得意的样子。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管晏列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拼音] yì qì yòng shì
[释义] 意气:主观;偏激的情绪;用事:办事。处理事情只凭个人一时的情绪。
[出处] 清 黄宗羲《陈乾初墓志铭初稿》:“潜心力行,以求实得,始知曩日意气用事,刻意破除,久归平贴。”
[拼音] bù huái hào yì
[释义] 怀:包藏。没安好心。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七回:“武松听了这话,自家肚里寻思道:‘这妇人不怀好意了。你看我且先耍他。’”
[拼音] zì yì wàng wéi
[释义] 任意胡作非为。恣意:任意;随意;妄为:胡作非为。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20回:“吴主皓自改元建制,至凤凰元年,恣意妄为,穷兵屯戍,上下无不嗟怨。”
[拼音] yán wài zhī yì
[释义] 言:语言;之:助词;相当于“的”。言语之外的意思。指没有在话里或文章里明说出来的意思。也作“意在言外”。
[出处] 宋 叶梦得《石林诗话》下卷:“七言难于气象雄浑、句中有力,而纡余不失言外之意。”
[拼音] cí bù dá yì
[释义] 达:表达。语言或文辞不能确切地表达想要表达的意思。也作“文不逮意”、“辞不达意”。
[出处]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30回:“还要中西文字兼通的才行;不然,必有个词不达意的毛病。”
[拼音] má bì dà yì
[释义] 麻痹:一种病态;身体某部分肢体失去知觉。比喻对事物现象不经心;失去警觉;粗心大意。
[出处] 巴金《坚强战士》:“我要当心,不能麻痹大意,我应当找个隐蔽的地方。”
[拼音] chū rén yì liào
[释义] 意料:事先对情况、结果等的估计;超出人们的料想猜测之外。表示情况非同寻常。也作“出乎意料”、“出人意外”、“出人意表”。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57回:“这一件事,都是出人意料之外。”
[拼音] qiáng jiān mín yì
[释义] 反动统治者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人民群众头上;硬说成是人民群众的意愿。
[出处]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72回:“后来老袁强奸民意,凡政、绅、军、商各界,无不有请愿书。”
[拼音] chā qiáng rén yì
[释义] 差:稍微地;强:振奋。原指还算能振奋人的意志。现形容某人某事还不错;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吴汉传》:“帝时遣人观大司马何为,还言方修战攻之具,乃叹曰:‘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
[拼音] guò yì bù qù
[释义] 心里感到不安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4回:“那妇人顿羹顿饭,欢天喜地伏侍武松,武松倒过意不去。”
[拼音] zhēn xīn shí yì
[释义] 心意真实诚恳;毫无虚假。形容没有丝毫虚伪。
[出处] 元 无名氏《百花亭》第三折:“常言道:海深须见底,各办着个真心实意。”
[拼音] chū hū yì wài
[释义] 用于意想、预料之外。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5回:“不想姑娘闹了个皮子,蔫蔫儿的受了,自己倒出乎意外,一时抓不着话岔儿。”
[拼音] xīn yuán yì mǎ
[释义] 形容心思不定;好像猴子跳、马奔跑一样控制不住。
[出处] 《敦煌变文集 维摩诘经讲经文》:“卓定深沉莫测量,心猿意马罢颠狂。”
[拼音] yáng yáng dé yì
[释义] 形容十分得意的样子。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隋炀帝逸游召谴》:“独杨素残忍深刻,扬扬得意,以为‘太子由我得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