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jí è rú chóu
[释义] 疾:厌恶;憎恨;恶:指坏人坏事。痛恨坏人坏事像痛恨仇敌一样。
[出处] 汉 孔融《荐祢衡表》:“忠果正直,志怀霜月,见善若惊,疾恶如仇。”
[拼音] hào yì wù láo
[释义] 好:喜爱;逸:安闲;恶:讨厌;憎恨。贪图安逸;厌恶劳动。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郭玉传》:“其为疗也,有四难焉:自用意而不任臣,一难也;将身不谨,二难也;骨节不强,不能使药,三难也;好逸恶劳,四难也。”
[拼音] wú è bù zuò
[释义] 恶:坏事。没有哪样坏事不干的。指干尽了坏事。
[出处] 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73回:“程大姐自到周龙皋家,倚娇作势,折毒孩子,打骂丫头,无恶不作。”
[拼音] shēn wù tòng jué
[释义] 深:很;十分;恶:厌恶;痛:痛恨;绝:极点。指对某人或对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斯可谓之乡愿矣 宋 朱熹集注:“过门不入而不恨之,以其不见亲就为幸,深恶而痛绝之也。”
[拼音] shí è bù shè
[释义] 十恶:旧刑律中规定的十种重罪。指罪恶极大;不可饶恕。
[出处] 元 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这药死公公的罪名,犯在十恶不赦。”
[拼音] zuì dà è jí
[释义] 罪恶大到了极点。
[出处] 宋 欧阳修《纵囚论》:“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
[拼音] è guàn mǎn yíng
[释义] 恶:罪恶;贯:穿钱的绳子;每一千枚为一贯;盈:满。罪恶多得像穿钱一样;已经穿满了一贯还没完。形容罪大恶极已经到该受惩罚的时候了。
[出处] 《尚书 泰誓》上:“商罪贯盈,天命诛之。”
[拼音] qióng xiōng jí è
[释义] 穷:极端。形容非常的凶恶。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王莽传下》:“乃始恣睢,奋其威诈,滔天虐民,穷凶极恶。”
[拼音] zuò
[释义] 恶:犯罪的事;极坏的行为;端:项目;方面。形容做的坏事极多。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42回:“想当初作恶多端,这三四日斋戒,那里就积得过来。”
[拼音] yǐn è yáng shàn
[释义] 隐:隐匿;隐瞒;扬:宣扬。隐蔽别人的坏处;宣扬别人的好处。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
[拼音] xiōng shén è shà
[释义] 原指凶恶的神。后来指凶恶的坏人。煞:迷信说法中的凶神。
[出处] 元 王晔《桃花女》第三折:“遭这般凶神恶煞,必然板僵身死了也。”
[拼音] qióng shān è shuǐ
[释义] 穷山:荒山。恶水:有害的河。指贫瘠偏僻的荒山;水质不良未曾治理的河流。形容恶劣的自然条件。
[出处] 清 王濬卿《冷眼观》:“且山虽明而寸草不生,是为穷山;水虽秀而只鳞莫睹,是为恶水。”
[拼音] jí è rú chóu
[释义] 指对坏人坏事如同对仇敌一样憎恨
[出处] 清 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 蔡木龛》:“嫉恶如仇,有所白眼者,出一语必刺入骨。”
[拼音] bù niàn jiù è
[释义] 念:记住;旧:过去的;恶:恶劣的行为;指怨恨;仇怨。不记住或不计较过去和别人的仇恨。
[出处] 春秋 孔子《论语 公冶长》:“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拼音] chú è wù jìn
[释义] 除:去除;恶:邪恶;指坏人坏事;务:必须;一定。清除坏人坏事必须干净、彻底。
[出处] 《尚书 泰誓下》:“树德务滋,除恶务尽。”
[拼音] gǎi è cóng shàn
[释义] 改去坏的、错误的;向好的、正确的方向转化。指不做坏事;重新做人。表示坏人或罪犯经过教育改造;有了明显的悔改表现。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明则动,动则变。”汉 郑玄注:“动,动人心也;变,改恶为善也。”
[拼音] è yán è yǔ
[释义] 指用狠毒的话骂人或说话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0卷:“一路恶言恶语,直嚷到自己房中,说向丈夫。”
[拼音] è yì zhòng shāng
[释义] 出自恶毒用心去攻击诽谤诬陷伤害别人。中伤:说坏话攻击陷害别人。
[出处]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利刀割肉疮犹合,恶语伤人恨不销。”
[拼音] shēn wù tòng jí
[释义] 恶:厌恶;痛:痛恨。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斯可谓之乡愿矣” 宋 朱熹集注:“过门不入而不恨之,以其不见亲就为幸,深恶而痛绝之也。”
[拼音] è yǔ shāng rén
[释义] 恶语:无礼中伤一类的口语。用恶毒的话伤害别人。也作“恶口伤人”。
[出处]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洪州法昌倚遇禅师》第43卷:“利刀割肉疮犹合,恶语伤人恨不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