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cháng bèi bù xiè
[释义] 常:时常;备:防备;准备;懈:懈怠;放松。时常准备着;从不松懈。形容警惕性高。
[拼音] cháng lái cháng wǎng
[释义] 经常来往或访问的行动、习惯或事例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2回:“想这许多妖怪在园里,还了得!头里人多阳气重,常来常往不打紧。”
[拼音] cháng shèng jiāng jūn
[释义] 每战必胜的指挥官。
[出处] 《后汉书·藏宫传》:“常胜之家,难于虑敌。”
[拼音] hǎo jǐng bù cháng
[释义] 美好的光景不能永远存在。多用于对世事变迁的感叹。
[出处] 宋·晁补之《梁州令叠韵》:“好景难常在,过眼韶华如箭。”
[拼音] jiā cháng chá fàn
[释义] 家庭中的日常饮食。多用以喻极为平常的事情。
[出处] 宋·朱熹《答高应朝书》:“若一向只如此说,而不孝以日用平常意思,涵养玩索功夫,即恐学者将此家常茶饭,做个怪异特底事看了。”
[拼音] fǎn fù wú cháng
[释义] 指变化不定。
[出处] 《三国演义》第三三回:“操曰:‘袁谭小子,反覆无常,吾难准信。’”
[拼音] ān cháng chǔ shùn
[释义] 安:习惯于;处:居住,居于;顺:适合,如意。习惯于平稳的日子,处于顺利的境遇中。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养生主》:“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拼音] ān cháng xí gù
[释义] 安:安于,习惯于;常:常规;习:习惯;故:故旧。习惯于成规
[出处] 清 魏源《默觚下 治篇七》:“彼安常习故之流,所安者目前,所知者陈例,所辟者嫌疑,得不震而疑,同声而扰格者乎?”
[拼音] guì jiàn wú cháng
[释义] 人的身份地位并不是永恒不变的。
[出处] 宋·王楙《野客丛书·鹖冠子》:“《前汉·艺文志》有《鹖冠子》一篇,今所行四卷十五篇。如所谓‘中流失般,一壶千金’、‘贵贱无常,物使之然’皆出于是。”
[拼音] nì dào luàn cháng
[释义] 指违背道德纲常
[出处] 唐 李公佐《谢小娥传》:“如小娥足以儆天下逆道乱常之心,足以观天下贞夫孝妇之节也。”
[拼音] bīng wú cháng shì
[释义] 兵:战争;常:常规、不变;势:形势。指用兵作战没有一成不变的方式。指根据敌情采取灵活对策
[出处] 先秦 孙武《孙子 虚实》:“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拼音] ān fèn shǒu cháng
[释义] 分:本分;守:保持;常:常规。规矩老实,安守本分,不惹是生非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23回:“你可好生用心学习,再如不安分守常,你可仔细。”
[拼音] mài yuè cháng liú
[释义] 迈:超过。超过一般人
[出处] 唐·柳宗元《为裴中丞上裴相贺破东平状》:“阁下挺拔英气,迈越常流,独契圣谟,以昌鸿业。”
[拼音] gāng cháng sǎo dì
[释义] 纲常:三纲五常;扫地:比喻破坏无余。指纲纪、人伦等封建伦理道德破坏无余
[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7回:“史臣有《仇牧赞》云:‘世降道斁,纲常扫地。堂帘不隔,君臣交戏。’”
[拼音] huò fú wú cháng
[释义] 指祸与福没有固定不变的常规。
[出处] 明·孙梅锡《琴心记·长门望月》:“祸福无常,忧喜难定,圣上一日心悔,娘娘便荣还,何苦悲凄。”
[拼音] jū sú shǒu cháng
[释义] 指受世俗平庸见解的束缚
[出处] 晋 葛洪《抱朴子 论仙》:“而浅识之徒,拘俗守常,咸曰世间不见仙人,便云天下必有此事。”
[拼音] fǎn fù bù cháng
[释义] 反复:颠过来倒过去。经常变化没有稳定状态,形容情况变来变去没有定准
[出处] 宋·周密《齐东野语·端平襄州本末》:“人疑其反复不常,而末如之何。”
[拼音] jiā cháng lǐ duǎn
[释义] 犹“家长里短”。
[出处] 老舍《全家福》第三幕:“今天是星期天,咱们就作为是坐在茶馆,谈谈家常里短,请把事情告诉我吧!”
[拼音] dǎo cháng xí gù
[释义] 谓按照老规矩和老办法办事。
[出处] 宋·苏轼《伊尹论》:“后之君子,蹈常而习故,惴惴焉惧不免于天下。”
[拼音] chū méi bù cháng
[释义] 出现隐没都无规律,捉摸不定。
[出处] 宋·李纲《与宰相论捍贼札子》:“盖此贼非陆地群盗之比,据重湖环千里,出没不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