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gū zhǎng nán míng
[释义] 孤:单独;鸣:叫。比喻发出声音。一个巴掌拍不响。比喻一个人力量薄弱;难以成事。
[出处] 韩非《韩非子 功名》:“人主之患在莫之应,故曰:一手独拍,虽疾无声。”
[拼音] yī yì gū xíng
[释义] 不接受人家的劝告;顽固地坚持自己的主观意见去做(行:行动;做)。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酷吏列传》:“禹为人廉倨。为吏以来,舍无食客。公卿相造请禹,禹终不报谢,务在绝知友宾客之请,孤立行一意而已。”
[拼音] guān guǎ gū dú
[释义] 鳏:年老无妻;寡:年老无夫;孤:年幼丧父;独:年老无子。失去配偶或老年丧子;幼年丧父的人。也泛指无劳动力又无亲人赡养的人。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下》:“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拼音] gū lì wú yuán
[释义] 孤立:没有得到同情和援助。指单独行事;没有援助。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班超传》:“焉耆以中国大丧,遂功没都护陈睦。超孤立无援,而龟兹姑墨数发兵攻疏勒。”
[拼音] gū zhù yī zhì
[释义] 注:赌注;赌博时所押上的钱;孤注:赌钱的人在输急时把所有的钱并在一起作为赌注;掷:这里指赌钱时掷骰子。赌徒在输急了的时候把所有的钱并作一次押上去;以决最后输赢。比喻在危急时用尽所有力量做最后一次冒险。
[出处] 宋 辛弃疾《九议》:“于是乎‘为国生事’之说起焉,‘孤注一掷’之喻出焉。”
[拼音] gū lòu guǎ wén
[释义] 学识短浅;见闻不广。陋:见闻不广;寡:少。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学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拼音] gū fāng zì shǎng
[释义] 孤:单独;唯独;孤芳:单独的一支香花。把自己看作是仅有的香花而自我欣赏。比喻自命清高;也指脱离群众;自以为了不起。
[出处] 宋 张孝祥《念奴娇 过洞庭》词:“应念岭表经年,孤芳自赏,肝胆皆冰雪。”
[拼音] gū kǔ líng dīng
[释义] 伶仃:孤独的样子。孤单困苦;无依无靠。
[出处] 唐 白居易《祭郎中弟文》:“孤苦零丁,又加衰疾;殆无生意,岂有宦情?”
[拼音] gū jūn zuò zhàn
[释义] 孤立无援的军队单独奋战。比喻单独办事,没有人支援。
[出处] 刘桢《隋书 虞庆则传》:“由是长儒孤军独战,死者十八九。”
[拼音] gū jiā guǎ rén
[释义] 三代帝王的自称。后指脱离群众,孤立无助的人。
[出处] 清 曾朴《孽海花》第65回:“云岫的一妻一妾,也为这件事,连吓带痛的死了。到了今日,云岫竟变了孤家寡人了。”
[拼音] gū jūn fèn zhàn
[释义] 在没有援军的情况下一支军队单独英勇作战。也比喻在没有外力的援助的情况下仍然坚持斗争。也作“孤军作战”“孤军独战”。
[出处] 《隋书·虞庆则传》:“由是长儒孤军奋战,死者十八九。”
[拼音] chēng gū dào guǎ
[释义] 孤、寡:古代皇帝自称。自封为王。比喻狂妄地以最高统治者自居。
[出处] 《宣和遗事》前集:“天子道:‘咱八辈儿称孤道寡。’”
[拼音] gū lì wú zhù
[释义] 只有一个人或一方面的力量,得不到外力援助。
[出处] 《后汉书 班超传》:“十八年,帝崩,焉耆以中国大丧,遂攻没都护陈睦,超孤立无援。”
[拼音] gū xíng jǐ jiàn
[释义] 不接受别人的意见,固执地照自己的意见行事。
[出处]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过去和现在都有这样的人,企图孤行己见,不尊重我们的意见,但是结果都不通。”
[拼音] gū shēn zhī yǐng
[释义] 形容孤单一人
[出处] 元 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可怜我孤身只影无亲眷,则落的吞声忍气空嗟怨。”
[拼音] gū gū dān dān
[释义] 单身无靠,感到寂寞
[出处] 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三回:“孤孤单单,寂寞的可怜。”
[拼音] rén dān shì gū
[释义] 人数少,力量单薄。
[出处] 京剧《猎虎记》第十场:“劫牢之后,倘若登州兵马杀来,我等人单势孤,只怕寡不敌众。”
[拼音] bā bǎi gū hán
[释义] 八百:形容多;孤寒:指贫困的读书人。许多生活贫困的读书人。
[出处] 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八百孤寒齐下泪,一时南望李崖州。”
[拼音] kǔ xīn gū yì
[释义] 苦心:用心良苦。孤诣:独到的成就或境地。用尽苦心;达到了别人达不到的境地。指精心钻研学问或技艺;很有独到之处。
[出处] 清 翁方纲《复初斋文集 格调论下》:“今且勿以意匠之独运者言之,且勿以苦心孤诣戛戛独造者言之,今且以效古之作若规仿格调者言之。”
[拼音] gū xíng jǐ yì
[释义] 不接受别人的意见,固执地照自己的意见行事。
[出处] 鲁迅《集外集·记“杨树达”君的袭来》:“我想,原来是一个孤行己意,随随便便的青年,怪不得他模样如此傲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