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jūn zǐ zhī jiāo
[释义] 贤者之间的交情,平淡如水,不尚虚华。
[出处] 庄周《庄子 山木》:“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拼音] xiǎo jiā zǐ xiàng
[释义] 相:相貌,样子。小户人家的气派
[出处]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1卷:“我们小本经纪,如何要打短我的?相公须放宽宏大量些,不该如此小家子相。”
[拼音] jué zǐ jué sūn
[释义] 指断绝子孙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2回:“等他绝子绝孙之后,他祖宗的香烟都要断了,还充那一门孝子?”
[拼音] xiào zǐ shùn sūn
[释义] 指孝顺父母的儿子,有德行的孙子。
[出处] 西汉 刘向《说苑 辨物》:“吾欲言死者有知也,恐孝子顺孙妨生以送死也。”
[拼音] chì zǐ zhī xīn
[释义] 赤子:初生的婴儿。孩子纯真无邪的心灵。形容人的心地善良、纯洁。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拼音] wáng sūn gōng zǐ
[释义] 旧时贵族、官僚的子弟。
[出处] 晋 葛洪《抱朴子 崇教》:“若夫王孙公子,优游贵乐,婆娑绮纨之间。”
[拼音] luàn chén zéi zǐ
[释义] 旧时指不忠君主;不守臣道;作风反叛的大臣。后指破坏国家统一;损害人民利益的恶人。也作“逆子贼臣”。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下》:“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拼音] yǎn pí zǐ qiǎn
[释义] 见识浅,眼光短
[出处]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65回:“除非是这贱人的父母兄弟,嘴儿馋,眼皮子浅,往常蟠桃大会又够不上到席的资格,或者想趁这机会,特来偷摸几枚尝尝异味。”
[拼音] zǐ xū wū yǒu
[释义] 指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事物(子虚、乌有:人名)。
[出处] 汉 司马相如《子虚赋》:“楚使子虚使于齐,王悉发车骑,与使者出畋。畋罢,子虚过奼乌有先生,亡是公存焉。”
[拼音] míng liú jù zǐ
[释义] 著名人士与重要人物。
[出处] 萧乾《未带地图的旅人》:“凭着个人奋斗而出人头地,不是变成百万富翁,就是当上名流巨子。”
[拼音] rào bó zǐ
[释义] 说话、做事绕弯子。形容言语、事情折费思索
[出处] 冯骥才《铺花的歧路》:“算了,我不和你绕脖子了。”
[拼音] bù xiào zhī zǐ
[释义] 不孝顺的子孙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2回:“不孝之子宋江,自小忤逆,不肯本分生理,要去做吏,百般说他不从。”
[拼音] jiào huā zǐ
[释义] 乞丐
[出处] 清·刘鹗《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四回:“管他有衣服没衣服,比要饭的叫化子总强点,就算那间厨房旁边的小房子,也怪暖和的,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拼音] mìng gēn zǐ
[释义] 有生命或精力来源的东西。比喻最受人重视的晚辈或最重要或最受重视的事物
[出处] 冯志《敌后武工队》第19章:“宝生在他们老公母俩心上,真像命根子,宝贝疙瘩。”
[拼音] tǔ bāo zǐ
[释义] 指没有见过大世面的人,如果是说别人,有轻蔑意。如果是说自己,有自谦意
[出处] 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有些人轻视本地干部,讥笑本地干部,他们说:‘本地人懂得什么,土包子!’”
[拼音] bài jiā zǐ
[释义] 指任意挥霍家产的不成器的子弟或任意浪费国家财物的人
[出处] 老舍《诗人》:“这些行动都是有失正统的,故每每呼诗人为怪人、为狂士、为败家子。”
[拼音] jiū biàn zǐ
[释义] 抓辫子。比喻抓住对方的短处、缺点作为把柄
[出处] 王朔《谁比谁傻多少》:“不管大家说什么,再不堪入耳,再反动再下流,一不打棍子二不揪辫子三不记黑帐。”
[拼音] shuǎ zuǐ pí zi
[释义] 指光说不做。也指卖弄口才(含贬义)。
[出处] 傅光明《从老舍之死看老舍的幽默与悲剧意识》:“他绝不是那种耍嘴皮子,卖弄搞笑那种作家。”
[拼音] rén rén jūn zǐ
[释义] 仁:仁爱。旧称好心肠的正派人。亦用作反语讽刺伪君子。
[出处] 《晋书 刑法志》:“刑之则止,而加之斩戮,戮过其罪,死不可生,纵虐于此,岁以巨计,此乃仁人君子所不忍闻,而况行之政乎?”
[拼音] tǒng lóu zǐ
[释义] 指闯祸
[出处] 袁静《新儿女英雄传》第七回:“现在你又捅出个娄子,还想煽动人心,瓦解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