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bù gòng dài tiān
[释义] 共:共同;戴:顶着。不跟仇敌在同一个天底下生活。形容仇恨极深;誓不两立。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父之仇,弗与共戴天。”
[拼音] yǒu mù gòng dǔ
[释义] 睹:看见。大家的眼睛都能看得见。形容极其明显。
[出处] 清 钱谦益《钱牧斋尺牍 上卷 与王贻上之一》:“惟有日、贝叶,清闲送老。世间文字茫茫如前尘积却,门下散花落彩如卿云在天,有目共睹。”
[拼音] tóng zhōu gòng jì
[释义] 同坐一条船过河;比喻同心协力;共同渡过难关。舟:船;济:渡水。
[出处] 先秦 孙武《孙子 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若左右手。”
[拼音] yǎ sú gòng shǎng
[释义] 雅俗:文雅和粗俗。旧时把文化高的人称“雅人”;把没文化的人称“俗人”;赏:欣赏。无论文化水平高低都能欣赏。形容艺术水平既高雅又通俗;能为各种人所接受。
[出处] 明 孙仁儒《东郭记 绵驹》:“闻得有绵驹善歌,雅俗共赏。”
[拼音] tóng gān gòng kǔ
[释义] 共同享受幸福;共同承担苦难。比喻同欢乐;共患难。甘:甜;苦:苦难。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燕策一》:“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
[拼音] xiū qī yǔ gòng
[释义] 彼此有福有祸都共同承受。休:福;欢乐;戚:忧愁。形容关系密切;同甘共苦。
[出处] 明 瞿共美《天南逸史》:“臣与皇上患难相随,休戚与共,愿自不同于诸臣,一切大政自得与闻。”
[拼音] huàn nàn yǔ gòng
[释义] 患难:危险艰苦的环境;与共:在一起。指在不利处境中共同承担灾难和困苦。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
[拼音] hé zhōng gòng jì
[释义] 衷:内心;济:渡水。大家一条心;共同渡江河。比喻团结一致;克服困难。
[出处] 《尚书 皋陶谟》:“同寅协恭和衷哉。”《国语 鲁语下》“夫苦匏不材于人,共济而已。”
[拼音] rén suǒ gòng zhī
[释义] 人人都知道。
[出处] 宋 朱熹《封建》:“百于古今之变,利害之实,人所共知而易见者,亦复乖戾如此。”
[拼音] hé píng gòng chǔ
[释义] 彼此不发生军事冲突而共存
[出处] 茅盾《新疆风土杂忆》:“故牵强附会,合佛道为一,又拉上孔子作陪,以便和平共处。”
[拼音] shēng sǐ yǔ gòng
[释义] 同生共死;相依为命。形容彼此情谊深重。
[出处] 《深情忆念周伯伯》:“几十年来,周总理与我父亲生死与共,休戚相关。”
[拼音] yǒu mù gòng jiàn
[释义] 谓人人都看见,极其明显。
[出处] 清·陈确《大学辨一·翠薄山房帖》:“《大学》纷纷言先言后,有目共见。”
[拼音] gòng wéi chún chǐ
[释义] 比喻互相辅助。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邓芝传》:“蜀有重险之固,吴有三江之阻,合此二长,共为唇齿,进可兼并天下,退可鼎足而立。”
[拼音] fēn gān gòng kǔ
[释义] 同享幸福,分担艰苦。
[出处] 晋 王隐《晋书 应詹传》:“詹与分甘共苦,情若弟兄。”
[拼音] tóng shēng gòng sǐ
[释义] 生死与共,形容情谊极深。
[出处] 《隋书·郑译传》:“郑译与朕同生共死,间关危难,兴言急此,何日忘之。”
[拼音] yǒu mù gòng shǎng
[释义] 赏:称赞。谁看见了都称赞。
[出处] 清 陈裴之《湘烟小录 瑞兰雪涕拜题》:“云公子人品学问,有目共赏。”
[拼音] huàn nàn xiāng gòng
[释义] 患难:危险艰苦的环境。共同承担灾难和困苦。形容关系密切,利害一致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1回:“只因何玉凤、张金凤彼此性情相照、患难相共……不同寻常姐妹。”
[拼音] róng rǔ yǔ gòng
[释义] 两者共同分享荣耀和耻辱。指关系十分密切
[出处] 余秋雨《霜冷长河·关于友情》:“很多被告和原告都是朋友,而且一度还称得上是生死莫逆、荣辱与共的朋友。”
[拼音] gòng cún gòng róng
[释义] 荣:繁荣。共同存在,共同繁荣。指国与国睦邻友好关系
[出处]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80章:“通电就职时列举四项方针:(1)停止内战,(2)外交上采取睦邻主义,冀达共存共荣目的,(3)……”
[拼音] tóng chuáng gòng zhěn
[释义] 谓同床并头而眠。多指夫妻生活。
[出处] 《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石郎附马传》:“我王若依小臣奏,休信同床共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