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hǎo hǎo xiān shēng
[释义] 指不坚持原则;对谁也不敢或不愿得罪的人。
[出处] 元 无名氏《水仙子 冬》曲:“只不如胡卢兄弟每日相逐趁,到能够吃肥羊饮巨觥,得便宜是好好先生。”
[拼音] nán guō xiān shēng
[释义] 比喻无才而占据其位的人
[出处] 《晋书 刘寔传》:“推贤之风不立,滥举之法不改,则南郭先生之徒盈于朝矣。”
[拼音] bù fá xiān lì
[释义] 有不少从前的事可以作为例子。
[出处] 姚雪垠《李自成》第四卷第14章:“明末起义首领中一向重视养子,而且以养子继承皇位的事在五代不乏先例。”
[拼音] fèn yǒng dāng xiān
[释义] 精神奋发;勇敢地冲在最前面;战斗在最前列。
[出处] 元 关汉卿《哭存孝》第二折:“要有俺五百义兵家将,都要的奋勇当先,相持对垒。”
[拼音] yù yáng xiān yì
[释义] 要发扬、放开但先控制、压抑。
[出处] 郁达夫《苏州烟雨记》:“还是为唤醒观者的观听起见,用修辞学上的欲扬先抑的笔法,使能得着一个对称的效力而想出来的?”
[拼音] wèi bǔ xiān zhī
[释义] 测知未来的吉凶祸福;这是一种迷信行为。形容有预见。卜:占卜;算卦。
[出处] 元 无名氏《桃花女破法嫁周公》第三折:“卖弄杀《周易》阴阳谁似你,还有个未卜先知意。”
[拼音] yǒu yán zài xiān
[释义] 把话说在前头。指事前打过招呼。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张淑儿巧脱杨生》:“他有言在先,你今日不须惊怕。”
[拼音] chéng xiān qǐ hòu
[释义] 继承前代的,启发后代的。
[出处] 清 王昶《湖海诗传 尹继善》:“文端公历任封疆,晚归台阁,岁历五十馀载,承先启后,三代平章。”
[拼音] jié zú xiān dé
[释义] 捷:快;敏捷;足:脚步。跑得快先得到。指行动敏捷的人先达到目的。
[出处] 清 孔尚任《桃花扇 迎驾》:“自古道:‘中原逐鹿,捷足先得。’我们不可落他人之后。”
[拼音] kāi lù xiān fēng
[释义] 原指军队中的先行分队;他们要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为后行的大部队创造行军作战的条件。后泛指行动、事业的先行者、带头人。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卷:“你只把(弹弓)背在身上,一路虽然抵不得万马千军,大约也算得一个开路的先锋,保镖的壮士。”
[拼音] xiān shēng hòu shí
[释义] 声:声势;实:实力。比喻先用声势挫折敌方士气,然后交战。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兵固有先声而后实者,此之谓也。”
[拼音] dōng guō xiān shēng
[释义] 泛指对坏人讲仁慈的糊涂人,比喻不分善恶,滥施仁慈的人
[出处] 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讲东郭先生救助中山狼,反而几乎被狼所害的故事。
[拼音] dào xué xiān shēng
[释义] 指思想、作风特别迂腐的读书人。
[出处]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仲友喜的是俊爽名流,恼的是道学先生。”
[拼音] wū yǒu xiān shēng
[释义] 虚拟的人名或事物。
[出处] 汉·司马相如《子虚赋》:“楚使子虚使于齐,王悉发车骑,与使者出畋。畋罢,子虚过姹乌有先生,亡是公存焉。”
[拼音] xiān yōu hòu lè
[释义] 忧虑在天下人之先,安乐在天下人之后。比喻吃苦在先,享受在后。
[出处]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拼音] dà rén xiān shēng
[释义] 旧时指有身分有地位的人。有时带讽刺意味。
[出处] 晋·刘伶《酒德颂》:“有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
[拼音] kǒng hòu zhēng xiān
[释义] 指害怕落后,追求上进
[出处]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68回:“他却横冲直撞,恐后争先。”
[拼音] xiān yōu hòu xǐ
[释义] 忧虑在天下人之先,欢喜在天下人之后。比喻吃苦在先,享受在后
[出处] 元·贾仲名《萧淑兰》第二折:“您稳放着个先忧后喜,我空怀着个有苦无甘。”
[拼音] fèn yǒng zhēng xiān
[释义] 奋:振起,发扬。鼓起勇气,冲在最前面
[出处] 明·郭勋《英烈传》第35回:“那德胜奋勇争先,以一当百,杀的汉兵大败而奔。”
[拼音] xiān kǔ hòu tián
[释义] 指先经历苦难然后过上幸福的日子
[出处] 王朔《我是你爸爸》:“你是那遇难成祥,先苦后甜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