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liù qīn wú kào
[释义] 形容很孤独,没有亲属可依靠。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21回:“我家现在六亲无靠,故乡举目无亲,除叔叔外,别无可托之人。”
[拼音] zhān qīn dài gù
[释义] 故:故人,老友。有亲戚朋友的关系。
[出处] 元 无名氏《合同文字》第三折:“这文书上写作见人,也只为沾亲带故。”
[拼音] qīn rú shǒu zú
[释义] 手足:指兄弟。像兄弟一样的亲密。
[出处] 元 孟汉卿《魔合罗》第四折:“想兄弟情亲如手足,怎下的生心将兄命亏?”
[拼音] ǎi rán kě qīn
[释义] 形容态度和气,使人愿意接近。
[出处] 明 李开先《贺邑令贺洪滨奖异序》:“迄今才八阅月,绝从生之文法,除苛细之科条,虽若凛不可犯,而实蔼然可亲。”
[拼音] fēi qīn fēi gù
[释义] 故:老友。不是亲属,也不是熟人。表示彼此没有什么关系。
[出处] 唐 刘肃《大唐新语 刚正》:“臣必以韦擢与盗非亲非故,故当以货求耳。”
[拼音] sān qīn liù gù
[释义] 亲戚故旧的总称。
[出处] 梁斌《播火记》:“谁家没个三亲六故,谁家没个青黄不接的时候?”
[拼音] xiǎn qīn yáng míng
[释义] 显:使显赫;扬:传扬。使父母宗族显耀;张扬自己的声誉。指中举、立功、做官的荣耀。
[出处] 《孝经 开宗明义》:“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拼音] qīn lín qí jìng
[释义] 临:到;境:境界,地方。亲自到了那个地方。
[出处] 《三国志 吴志 吴主传》:“而曹公已临其境。”
[拼音] shòu shòu bù qīn
[释义] 授:给予;受:接受。旧指男女不能互相亲手递受物品。指儒家束缚男女的礼教。
[出处] 《孟子·离娄上》:“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神情民?’孟子曰:‘礼也。’”
[拼音] qiú qīn gào yǒu
[释义] 请求亲友救济。
[出处] 李纳《姑母》:“姑母不爱求亲告友,不爱向人诉苦。”
[拼音] qīn shàng zuò qīn
[释义] 指原是亲戚,又再结姻亲。
[出处]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偏我不如他,我仁者能仁,身里出身的根脚,又是亲上做亲,况兼他父命。”
[拼音] gǔ ròu zhì qīn
[释义] 指关系最密切的亲属。
[出处] 《三国志·魏书·鲜卑传》:“不如还我,我与汝是骨肉至亲,岂与仇等。”
[拼音] qīn shàng jiā qīn
[释义] 指亲戚内部再有儿女亲事。形容关系十分紧密
[出处] 曾朴《孽海花》第26回:“清后的母亲也是太后的胞妹,结这重亲的意思,全为了亲上加亲,要叫爱新觉罗的血统里,永远混着那拉氏的血统。”
[拼音] qīn qī péng yǒu
[释义] 亲人、朋友及姻亲关系等人
[出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怎生不做大筵席,会亲戚朋友,安排小酌为何?”
[拼音] shū bù jiàn qīn
[释义] 间:离间。关系疏远者不参与关系亲近者的事。
[出处] 西汉 韩婴《韩诗外传》第三卷:“卑不谋尊,疏不间亲。”
[拼音] nán nǚ shòu shòu bù qīn
[释义] 授:给予;受:接受;亲:亲自接触。封建礼教规定男女之间不能直接接触、言谈或授受物件,限制男女交往
[出处] 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上》:“男女授受不亲,礼也。”
[拼音] qīn lí zhòng pàn
[释义] 大家反对,亲信背离。形容不得人心,极其孤立。
[出处] 《左传·隐公四年》:“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
[拼音] gǔ ròu zhī qīn
[释义] 骨肉:骨和肉,比喻至亲;亲:亲爱。比喻父母、兄弟、子女之间相亲相爱的关系
[出处] 闽剧《钗头凤》:“千不念万不念要念舅父,伊和娘亲姐弟骨肉之亲。”
[拼音] wài qīn nèi shū
[释义] 疏:疏远。外表亲密无间,内心冷若冰霜。形容表里不一
[出处] 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一折:“不料此人外亲内疏,挟诈而取益州,遂并汉中,有霸业兴隆之志。”
[拼音] fǎng qīn wèn yǒu
[释义] 访:拜访;问:问候。指拜访亲朋好友
[出处] 茅盾《后记》:“足有半年多不能读书作文,于是每天访亲问友,在一些忙人中间鬼混,消磨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