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134首与“”相关的诗词:
  • 酬王正仲登岳寺阁见寄 - 曾巩 - [宋]

    闻君东南使,揽辔云松间。皇华照楚甸,吉玉投衡山。幽寻得临观,意豁穷跻攀。顾我客斗牛,三年疏往还。低心念弱志,引领望衰颜。未共尊酒乐,良嗟人事艰。叱驭犯冰雪,回镳驰九关。何足慰离思,德音锵佩环。
  • 为志学聘君题惠秋晴图(甲寅立冬日) - 朱芾 - [明]

    第二泉头坐晚晴,满林松籁杂谿声。涤烦老去卢鸿一,谢俗归来卫叔卿。未必《茶经》随火化,拟寻茅屋待春耕。卧游画里违清赏,裹茗它年石上烹。
  • 还南旧居 - 释正觉 - [宋]

    枝藤结伴得游娱,怀习难宁寻旧居。云水梦思孤榻稳,山林眼味四窗虚。秋衣未絮怯繁雨,午饭无盐甘软蔬。老境端来傥底志,道同巢鸟与渊鱼。
  • 题湖南岳 - 曹松 - [唐]

    海云山上寺,每到每开襟。万木长不住,细泉听更深。蜩沾高雨断,鸟遇夕岚沈。此地良宵月,秋怀隔楚砧。
  • 题孟宗振惠小隐(宗振,孟后之裔) - 高明 - [元]

    汴水东边杨柳花,春风散入五侯家。繁华一去江南远,闲汲山泉自煮茶。
  • 宫道房 - 翁卷 - [宋]

    借问经行处,群仙第几家。晴檐鸣雪滴,虚砌影梅花。香爇何年柏,芽煎未社茶。道人三四辈,相对诵南华。
  • 菩萨蛮 题倪徵君惠图 珊瑚网名书题跋卷十 - 王国器 - [元]

    秋声吹碎江南树。正是潇湘肠断处。一片古今愁。荒*水乱流。披图惊岁月。旧梦何堪说。追忆谩多情。人间无此情。
  • 道林寺居寄岳禅师二首 - 齐己 - [唐]

    门前石路彻中峰,树影泉声在半空。寻去未应劳上下,往来殊已倦西东。髭根尽白孤云并,心迹全忘片月同。长忆高窗夏天里,古松青桧午时风。山袍不称下红尘,各是闲居岛外身。两处烟霞门寂寂,一般苔藓石磷磷。禅关悟后宁疑物,诗格玄来不傍人。月照经行更谁见,露华松粉点衣巾。
  • 陈述猷乞题瞻 - 陈三立 - [近代]

    昔客潇湘岁月久,纸上陈人相与友。佳日闲寻门外山,苍苍岳绝埃垢。爱晚亭抱赤沙湖,一径枫叶寒泉吼。几回夜宿云宫,荡出钟鱼摘星斗。弃掷漂流那可道,挂魂木末猿猱守。陈侯旧是耕山人,况系庐墓依林薮。从军学仕三十年,老活江南柳生肘。敢忘父子饮泣处,上冢还家心语口。大乱屡作墟井闾,血肉蹂践烽燧厚。祠屋依稀狞虎
  • 游岳 - 李东阳 - [明]

    危峰高瞰楚江干,路在羊肠第几盘?肆树松杉双径合,四山风十一僧寒。平沙浅草连天远,落日孤城隔水看。蓟北湘南俱入眼,鹧鸪声里独凭栏。
  • 游岳 - 李东阳 - [明]

    危峰高瞰楚江干,路在羊肠第几盘。万树松杉双径合,四山风雨一僧寒。平沙浅草连天在,落日孤城隔水看。蓟北湘南俱在眼,鹧鸪声里独凭栏。
  • 赠徐凤 - 程岫 - [清]

    积雨消春日,羁人叹暮年。淮流寒照树,乡梦夜闻鹃。旧业浮云外,游装短棹前。亲知零落尽,去住总凄然。
  • 德阳林梅太守挽章 - 陈普 - [宋]

    殷士皆周裸,南音独楚冠。寝车人更怒,负俎我何安。义合雍容就,名应久远看。梅花真铁石,耐得许多寒。
  • 姑苏杂咏 姑苏台(在横山西北 - 高启 - [明]

    金椎夜筑西山土,催作高台贮歌舞。文身泽国构王基,却笑先人独何苦。铜铺玉槛盛繁华,幻作峰头一片霞。望处直穷三百里,役时应废几千家。蟠空曲路迷仙仗,攀尽瑶梯才到上。外绕雕龙宛转栏,中施绣凤葳蕤帐。熏炉长爇郁金香,共道千龄乐未央。茂苑月来秋佩冷,洞庭雨过夏绡凉。当窗众妓如仙女,扬袂迎风欲轻举。人从天上见经
  • 腊日同朱学谕登翠 - 徐玑 - [宋]

    缓行循翠,凝睇俯清湾。舟楫荐花外,江山夕照间。天寒虽日短,岁晚亦身闲。高树梅初发,与君相共攀。
  • 书院 - 徐玑 - [宋]

    屋舍如庠序,读书兼教文。来北望南岳,青似一重云。步绕业山小,城看隔水分。欲知巡狩事,野老间能云。
  • 道林寺送莫侍御(一作州精舍送莫侍御归宁 - 张谓 - [唐]

    何处堪留客,香林隔翠微。薜萝通驿骑,山竹挂朝衣。霜引台乌集,风惊塔雁飞。饮茶胜饮酒,聊以送将归。
  • 邓正字宅见刘明复所画山秋景 - 张舜民 - [宋]

    洛阳才子见长沙,自识中丹鬓未华。文武才全皆不试,丹青笔妙更谁加。老杉列在堂皇上,小景将归学士家。我有故山常自写,免教魂梦落天涯。
  • - 张舜民 - [宋]

    初投旱梅戈,忽整潇湘枻。彭蠡镜中行,桐庭天外倚。
  • 秋夜呈芝先生 - 陈维崧 - [清]

    掷帽悲歌发。正倚幌、孤秋独眺,凤城双阙。一片玉河桥下水,宛转玲珑如雪。其上有、秦时明月。我在京华沦落久,恨吴盐、只点离人发。家何在?在天末。凭高对景心俱折。关情处、燕昭乐毅,一时人物。白雁横天如箭叫,叫尽古今豪杰。都只被、江山磨灭。明到无终山下去,拓弓弦、渴饮黄麞血。长杨赋,竟何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