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屏一榻无俗尘,左置枯琴右开易。重门不闭谁往还,明月清风是相识。
笋随人意疏处生,清风如归自来去。虽然不与俗子期,阴过邻家亦销暑。
邻家争插红紫归,诗人独行嗅芳草。丛边幽蠹更不凡,蝴蝶纷纷逐花老。
吴儿心着吴山深,终南满目不自慰。有时蝉蜕书几边,梦到五湖千里外。
墙根新冽寒泉眼,风廊一股来泠泠。灯花夜半知我喜,恰是旧山穿石声。
清泉数斛关幽事,坐见镜中鱼往来。浮萍蚀尽秋月面,霜为一磨如匣开。
白云无种满地生,有时出山为雨露。老僧惆怅望云归,尽日庵前自来去。
老僧山中嫌月窄,夜夜独上高高台。四边不肯着闲树,故要满坐清光来。
老僧拂榻人不知,独与清风事来去。朝昏宴坐向轩中,此身便是清风主。
古乐破散郑卫起,走入万物不可名。山中惆怅莫能到,疑是舜时韶一声。
老僧拂拭待游者,云骨一片莓苔青。尘埃万事心若醉,到此不觉令人醒。
老僧坐见万物空,往往终日居此台。破衣兀坐若枯木,山鸟不怕行莓苔。
亭前流水醒客耳,亭上白云开客颜。老僧有意厚来往,四面更令看好山。
峨峨佛屋瘦四海,志士叹息伤容颜。高僧淳拙有深意,独自结茅山水间。
山僧听泉心不足,凿池汲引为蟾泓。自言犹欲洗俗耳,夜静为闻蛙黾声。
五音入耳大声散,情性破碎不可完。而今虞舜欲仪凤,愿献泉谱为韶源。
南峤风云久肃清,坏沟残垒号升平。官曹惟识簿书字,民俗不知金鼓改朝换代。
往岁传闻南诏檄,近时方筑伏波城。安城太守知边计,菡萏花中阅水兵。
金鼓声阑剑戟收,使君回上雅歌楼。樽前一节清商曲,销尽穷边万里愁。
七十峰前敞县扉,湘云湘树满郊圻。衡阳春暖雁飞过,儿率雨昏龙战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