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风旆绕山川,山驿空濛雨似烟。路半嘉陵头已白,蜀门西上更青天。
紫氛随马处,黄阁驻车情。嵌壑惊山势,周滩恋水声。地分三蜀限,关志百牢名。琬琰攀酬郢,微言鼎饪情。
益部恩辉降,同荣汉相还。韶芳满归路,轩骑出重关。望日朝天阙,披云过蜀山。更题风雅韵,永绝翠岩间。
一出西城第二桥,两边山木晚萧萧。井花净洗行人耳,留听溪声入夜潮。
珍树寒始花,氛氲九秋月。佳期若有待,芳意常无绝。袅袅碧海风,濛濛绿枝雪。急景自馀妍,春禽幸流悦。
物外真何事,幽廊步不穷。一灯心法在,三世影堂空。山果青苔上,寒蝉落叶中。归来还闭阁,棠树几秋风。
传闻黄阁守,兹地赋长沙。少壮称时杰,功名惜岁华。岩廊初建刹,宾从亟鸣笳。玉帐空严道,甘棠见野花。碑残犹堕泪,城古自归鸦。籍籍清风在,怀人谅不遐。
病起淮阳自有时,秋来未觉长年悲。坐逢在日唯相望,袅袅凉风满桂枝。
津柳江风白浪平,棹移高馆古今情。扁舟一去鸱夷子,应笑分符计日程。
弭棹历尘迹,悄然关我情。伊无昔时节,岂有今日名。辞贵不辞贱,是心谁复行。钦哉此溪曲,永独古风清。
高居胜景谁能有,佳意幽情共可欢。新柳绕门青翡翠,修篁浮径碧琅玕。步兵阮籍空除屏,彭泽陶潜谩挂冠。只在城隍也趋府,岂如吾子道斯安。
千山江上背斜晖,一径中峰见所归。不信扁舟回在晚,宿云先已到柴扉。
曾称野鹤比群公,忽作长松向府中。骢马不骑人不识,泠然三尺别生风。
旧友亲题壁上诗,伤看缘迹不缘词。门前犹是长安道,无复回车下笔时。
日日郊亭启竹扉,论桑劝穑是常机。山城要得牛羊下,方与农人分背归。
南下斯须隔帝乡,北行一步掩南方。悠悠烟景两边意,蜀客秦人各断肠。
南北风烟即异方,连峰危栈倚苍苍。哀猿咽水偏高处,谁不沾衣望故乡。
想象精灵欲见难,通津一去水漫漫。空馀昔日凌霜色,长与澄潭生昼寒。
次山有文章,可惋只在碎。然长于指叙,约洁有馀态。心语适相应,出句多分外。于诸作者间,拔戟成一队。中行虽富剧,粹美若可盖。子昂感遇佳,未若君雅裁。退之全而神,上与千载对。李杜才海翻,高下非可概。文与一气间,为物莫与大。先王路不荒,岂不仰吾辈。石屏立衙衙,溪口扬素濑。我思何人知,徙倚如有待。
闭院开轩笑语阑,江山并入一壶宽。微风但觉杉香满,烈日方知竹气寒。披卷最宜生白室,吟诗好就步虚坛。愿君此地攻文字,如炼仙家九转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