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718首与“”相关的诗词:
  • 咏史五首其一·唐氏 - 范仲淹 - [宋]

    纯衣黄冕历星辰,白马彤车一百春。莫道茅茨无复见,古今时有致尧人。
  • 铣弃举荆南觐省 - 岑参 - [唐]

    明时不爱璧,浪迹东南游。何必世人识,知君轻五侯。采兰度汉水,问绢过荆州。异国有归兴,去乡无客愁。天寒楚塞雨,月净襄阳秋。坐见吾道远,令人看白头。
  • 春寻河阳处士别业 - 岑参 - [唐]

    风暖日暾暾,黄鹂飞近村。花明潘子县,柳暗公门。药碗摇山影,鱼竿带水痕。南桥车马客,何事苦喧喧。
  • 郑县宿太公馆中赠冯六元二 - 王昌龄 - [唐]

    儒有轻王侯,脱略当事务。本家蓝田下,非为渔弋故。无何困躬耕,且欲驰永路。幽居与君近,出谷同所骛。昨日辞石门,五年变秋露。云龙未相感,干谒亦已屡。子为黄绶羁,余忝蓬山顾。京门望西岳,百里见郊树。飞雨祠上来,霭然关中暮。驱车郑城宿,秉烛论往素。山月出华阴,开此河渚雾。清光比故人,豁达展心晤。冯公尚戢翼,
  • 副使 - 王昌龄 - [唐]

    闻道将军破海门,如何远谪渡湘沅。春来明主封西岳,自有还君紫绶恩。
  • 副使归南海 - 王昌龄 - [唐]

    南越归人梦海楼,广陵新月海亭秋。宝刀留赠长相忆,当取戈船万户侯。
  • 榖赠词图 - 唐寅 - [明]

    一宿姻缘逆旅中,短词聊以识泥鸿。当时我作承旨,何必樽前面发红。
  • 彭泽体诗 - 鲍照 - [南北朝]

    长忧非生意。短愿不须多。但使尊酒满。朋旧数相过。秋风七八月。清露润绮罗。提瑟当户坐。叹息望天河。保此无倾动。宁复滞风波。
  • 薛阳觱篥歌 - 罗隐 - [唐]

    平泉上相东征日,曾为阳歌觱篥。乌江太守会稽侯,相次三篇皆俊逸。桥山殡葬衣冠后,金印苍黄南去疾。龙楼冷落夏口寒,从此风流为废物。人间至艺难得主,怀抱差池恨星律。邗沟仆射戎政闲,试渡瓜洲吐伊郁。西风九月草树秋,万喧沈寂登高楼。左篁揭指徵羽吼,炀帝起坐淮王愁。高飘咽灭出滞气,下感知己时横流。穿空激远不可
  • 弓手弃役入道 - 白玉蟾 - [宋]

    青黑文身志气豪,生擒六贼脱尘劳。当年尚有弯弓手,射杀三尸入大罗。
  • 琴师 - 白玉蟾 - [宋]

    一雨濯旱秋滴滴,西风吹破苍苔色。松坛月冷夜三更,乌鹊无声露华白。鳌宫饮散酒杯空,万籁萧骚天变黑。惠然为我鼓长琴,声里胡笳十八拍。凄凄呜呜寒蝉鸣,黯然古涧泉琤琤。挑拢撚抹缓复急,远听近听如猿声。我生飘泊何云萍,故国关山万里程。君将三叠入吾耳,调中话出吾平生。曲罢空歌笙鹤,直欲腾身归碧落。
  • 和子瞻和渊明杂诗十一首 - 苏辙 - [宋]

    莫言三谪远,归路近庾岭。谁怜东坡穷,垂老徒此景。幸无薪炭役,岂念冰雪冷。平生笑子厚,山水记柳永。孜孜苦怀归,何异走逃影。吾观两蛮触,出缩方驰骋。百年寄龟息,幸此支床静。
  • 和子瞻和渊明杂诗十一首 - 苏辙 - [宋]

    我来适恶岁,斗米如珠量。何时举头看,岁月守心房。念我东坡翁,忍饥海中央。愿翁勿言饥,稷调阴阳。玉池有清水,生肥满中肠。
  • 和子瞻和渊明杂诗十一首 - 苏辙 - [宋]

    故山纵得归,无复昔遗老。家风知在否,後生恐难保。似闻老翁泉,曾作泥土燥。穷冬忽涌溢,络绎瓶瓮早。此翁终可信,明月耿怀抱。从我先人游,安得不闻道。
  • 和子瞻和渊明杂诗十一首 - 苏辙 - [宋]

    幽忧如蛰虫,雷雨惊奋豫。无根不萌动,有翼皆骞翥。嗟我独枯槁,无来孰为去。念兄当北迁,海阔煎百虑。往来七年间,信矣梦幻如。从今便筑室,占籍无所住。四方无不可,莫住生灭处。纵浪大化中,何喜复何惧。
  • 和子瞻和渊明杂诗十一首 - 苏辙 - [宋]

    尝闻左师言,少子古所喜。二儿从两父,服辱了百事。佳子何关人,自怪余此意。看书时独笑,屡与古人值。他年会六子,道眼谁最驶。衣钵傥可传,田园不须置。
  • 和子瞻和渊明杂诗十一首 - 苏辙 - [宋]

    舜以五音言,二雅良褊迫。变风犹井牧,驱人遂阡陌。周余几崩坏,况经甫与白。崎岖收狂澜,还付滥觞窄。蒙庄冱渭杂,恐有郭象客。壁藏待知者,金石闻旧宅。
  • 和子瞻和渊明杂诗十一首 - 苏辙 - [宋]

    大道如衣食,六经所耕桑。家传易春秋,未易相秕糠。久种终不获,岁晚嗟无粮。念此坐叹息,追飞及颓阳。天公亦假我,书成麟未伤。可怜陆忠州,空集千首方。何如学袁盎,日把无可觞。
  • 和子瞻和渊明杂诗十一首 - 苏辙 - [宋]

    五年寓黄阁,盛服朝玄端。愧无昔人姿,谬作奇章迁。还从九渊底,回望百尺巅。身世俱一梦,往来适三餐。天公本无心,谁为此由缘。从今罢述作,尽付逍遥篇。
  • 和子瞻次韵渊明劝农诗 - 苏辙 - [宋]

    我迁海康,实编于民。少而躬耕,老复其真。乘流得坎,不问所因。愿以所知,施及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