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1238首与“”相关的诗词:
  • 和通判阁立春闻莺 - 姚勉 - [宋]

    画角声中晓唤春,依城柳眼又精神。试呼腊蚁梅边酌,恰喜朝莺雪底新。幽谷暖融空翠湿,上林香动软红尘。燕楼暗想翻新曲,恼破朱樱一点唇。
  • 殿求赋状元游六街诗 - 姚勉 - [宋]

    玉丝鞭袅散天香,十里栏干簇艳妆。但念君恩思报称,懒骑骄马过平康。
  • 赞赵阁所藏四美人画·秋 - 姚勉 - [宋]

    林梢脱叶飞斜阳,寄书雁着西风行。恩情怕不中断绝,画扇未忍高秋藏。小庭寂寞归鸦后,蹙损远山双峰鬭。泪珠湿袖对黄花,人比黄花又更瘦。
  • 赞赵阁所藏四美人画·夏 - 姚勉 - [宋]

    瑶台梦断敲门竹,凤蹬温泉新出浴。侍儿扶起娇不禁,蝉翼红绡影红玉。晚蝉声里追新凉,藕腕轻拖龙巾长。留仙裙舞风力软,不知何处荷花香。
  • 赞赵阁所藏四美人画·春 - 姚勉 - [宋]

    晴丝暖絮浮春光,牡丹醉里微风香。绣帘不卷日低柳,百啭黄莺啼断肠。玉儿步整金莲稳,回首光流花面粉。娇慵欲去未肯行,一迳落红愁踏损。
  • 赞赵阁所藏四美人画·冬 - 姚勉 - [宋]

    红炉暖阁烘如春,玉琴不抚生微尘。梅花嗅罢寂无语,千里潇湘思故人。燕钗和闷都敲折,愁搅柔肠千万结。沉吟望断信不来,同云暗酿江天雪。
  • 兰陵王·古堤 - 陈允平 - [宋]

    古堤。隔水轻阴飏碧。东风路,还是舞烟眠露,年年自春色。红尘遍京国。留滞高阳醉客。斜阳外,千缕翠条,仿佛流莺度金尺。 长亭半陈迹。记曾系征鞍,频护歌席。匆匆江上又寒食。回首处应念,旧曾攀折,依然离恨遍四驿。倦游尚南北。 恻恻。怨怀积。渐楚榭寒收,隋苑春寂。眉颦不尽相思极。想人在何处,倚楼横笛。闲
  • 谢吴卿惠嘉树篇 - 马廷鸾 - [宋]

    槐底婆娑生意尽,柳边摇落长年悲。殷东阳守徒嗟惜,桓大将军自涕洟。不知庾叟江潭赋,何似延陵季子诗。
  • 谒金门·吟望 - 赵淇 - [宋]

    吟望。春在阑干咫尺。山插玉壶花倒立。雪明天混碧。晓露丝丝琼滴。虚揭一帘云湿。犹有残梅黄半壁。香随流水急。
  • 唐多令·上倚天楼 - 王奕 - [宋]

    上倚天楼。怀哉古楚州。黄河水、依旧东流。千古兴亡多少事,分付与、白头鸥。 祖逖与留侯。二公今在不。眉上、莫带星愁。笑拍危阑歌短阕,翁醉矣,且归休。
  • 和博古五首 - 蒲寿宬 - [宋]

    圣门蔼徒众,几人得称贤。美哉全玉人,履行师渊骞。寒日辟芦絮,饥倚负郭田。所乐者何事,至道森乎前。岂必挟日月,地行即飞仙。刀圭傥可觅,何处今赤泉。
  • 和博古五首 - 蒲寿宬 - [宋]

    少壮能几时,转盼成白首。俯仰百年中,蝇营复狗苟。规规一世士,礼法自绳纠。不趁蚁磨旋,空嗟兔株守。杞菊为餱粮,云山作宾友。空泥坚白鸣,夷惠徒可否。
  • 和博古五首 - 蒲寿宬 - [宋]

    涉世思夷涂,理生有常道。抱甕灌我园,充盘戒邻枣。秋色何苍然,惕焉履霜早。伟哉骑鲸人,期兹浣花老。渺渺无穷门,何由拾瑶草。惟爱柴桑翁,称心固云好。
  • 和博古五首 - 蒲寿宬 - [宋]

    迂疏我何有,然诺君不轻。卓尔异众嗜,矧兹蔼文鸣。面壁愧空腹,伐木思友生。方当与世混,畴能别泾清。奚因一簪盍,使此双眼明。欲引万古脉,赖君辨豨苓。
  • 和博古五首 - 蒲寿宬 - [宋]

    旷兹历亿劫,矧此浮云身。桑枢弗言病,驷马休笑贫。栖栖鲁中叟,救世诚艰辛。鸟兽岂同群,由也徒问津。人世弹指顷,沧海三扬尘。扬尘不可诘,济川岂无人。
  • 呈王卿御史 - 仇远 - [宋]

    金渊宝地阅金经,朝夕追随骢马行。激濁扬清真御史,即温听厉老先生。衣冠文物今无几,车笠交游最有情。早愿明时相司马,他年洛社会耆英。
  • 水调歌头·节傲山雪 - 甄良友 - [宋]

    节傲山雪,偃画咏松风。天香真色来报,春信月明中。六七日分景纬,五百年间英气,相值产维崧。君子中庸也,天下有胡公。 把州麾,将漕计,简渊衷。淳熙新政,往风虎,趁云龙。底用玉卮卜寿,看取天然难老,高竹与长松。更有红梅实,调鼎告成功。
  • 答彭以 - 张埴 - [宋]

    南山岁云莫,此日别玄同。至今梅花句,华耀白发翁。三见秋江月,何事苦萦系。两夜金风生,吹清几山桂。所思酹尊酒,叱鬼上车柳。长笑镜石边,更作推敲手。炯然此心期,相照应万时,黄千不用多,拜手藏君诗。
  • 闻相公三兄小园置宴,以元衡寓,因寄上兼 - 武元衡 - [唐]

    休沐限中禁,家山传胜游。露寒潘省夜,木落庾园秋。兰菊回幽步,壶觞洽旧俦。位高天禄阁,词异畔牢愁。孤思琴先觉,驰晖水竞流。明朝不相见,清祀在圜丘。
  • 酬吏部窦郎中夜见寄 - 羊士谔 - [唐]

    解巾侍云陛,三命早为郎。复以雕龙彩,旋归振鹭行。玉书期养素,金印已怀黄。兹夕南宫咏,遐情愧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