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4307首与“”相关的诗词:
  • 谢久轩蔡先惠墨九首 - 姚勉 - [宋]

    使从武夷来,惠我墨长咫。黝然禹玄圭,上有久轩字。他珍不余畀,遗此良有以。天未丧斯文,誓将立人纪。
  • 谢久轩蔡先惠墨九首 - 姚勉 - [宋]

    孔学授颜曾,有孙复能传。道脉萃一家,寿此嘻其天。西山宗紫阳,妙会众理全。先嗣派嫡,再演中庸篇。
  • 谢久轩蔡先惠墨九首 - 姚勉 - [宋]

    轩冕傥来物,岂足羁圣贤。素王万世功,杏坛诲三千。平世膺戎狄,事功止当年。六经发蒙蔀,今古日在天。
  • 谢久轩蔡先惠墨九首 - 姚勉 - [宋]

    巍巍无极翁,昌代正学祖。从道州地,如孔出姬鲁。西山道州派,上接濂溪武。天意岂偶然,真传绍先古。
  • 谢久轩蔡先惠墨九首 - 姚勉 - [宋]

    科目动荣想,葩华竞浮文。既获钓名位,鄙夫岂知君。愚不此志,愿策克复勋。蕞躯夕可死,但欲朝有闻。
  • 谢久轩蔡先惠墨九首 - 姚勉 - [宋]

    寥寥六经余,天下无文章。扬韩特近似,班马熏何香。道至文亦精,万成朱紫阳。愿言楫洋海,安敢航绝潢。
  • 谢久轩蔡先惠墨九首 - 姚勉 - [宋]

    世路既如此,皇皇欲何之。闭门事古学,妙处倘可窥。欣然或会心,俯仰得自怡。先惠终教,勿作门墙麾。
  • 谢久轩蔡先惠墨九首 - 姚勉 - [宋]

    抠衣忆初时,谨独拜明训。冥途方擿埴,夷轨忽发轫。始知颜四勿,于此道有进。敢云圣贤远,二字古心印。
  • 赠王 - 姚勉 - [宋]

    三年刻楮多苦心,不龟手方只百金。近来自笑巧成拙,舍去二艺趋鸡林。文章小巧虫雕刻,大巧天机五云色。单传此印到人间,君亦当成近朱赤。松麓先叹数穷,请君专志毋分功。悲丝正谓可白黑,斲雕庶得还淳风。方今天诏兴贤急,家家倒屣迎君入。试按春风官柳汁,更刊进士题名集。从此君应百不忧,十万腰缠鹤扬州。虽然文章亦徒
  • 池纳凉晚归 - 姚勉 - [宋]

    湖面轻烟起,前山渐不分。钟声连寺答,人语隔船闻。吟客衣月,归僧笠带云。及城门未掩,灯火已纷纷。
  • 贺赵宰夫美任 - 姚勉 - [宋]

    赵侯德与甘棠种,制邑三年民善颂。玉皇有诏趣归班,一夜长庚来入梦。丰江罗峰神秀夺,龙泉太阿光芒动。玉女擎香龙吐水,慈云亲抱麒麟送。怀玉仙人秀眉目,披羽笑出蓬莱洞。奇骨峥嵘千里骏,异采缤纷九苞凤。人有子万事足,又值朝天欲飞鞚。骊珠在掌凫,庆事方新殊渥重。周公为父伯禽子,清庙明堂要梁栋。长成传取魁衣钵,
  • 贺族兄宠妾 - 姚勉 - [宋]

    艳红香紫春正中,扶舆磅礴清气融。玉麟夜掣香案锁,五云裹送光玲珑。吾家自是诗书裔,秀杰相承擢丹桂。太丘合有二方儿,省华须着三尧继。近闻络秀伯仁,喜君掌上明珠新。愿言种德相扶植,此子定是高车人。
  • 龙道者日就状元局中置酒寄以诗 - 姚勉 - [宋]

    去年六月初九日,天地光明一佛出。今年六月初九日,慈恩名标千佛一。吾家德本深栽培,庭阶煜煜芝兰开。自从有子即擢第,阿儿时都带来。今朝宴客龙头局,遥想吾翁抱孙浴。手携俎豆与干戈,更提一笔苍福。愿儿长成勤读书,忠孝一脉天相扶。张家师德梁家固,重入衣冠盛事图。
  • 梦太夫人如平 - 姚勉 - [宋]

    山鹿随麋栾,林乌反哺慈。伤心惟梦里,有母似儿时。爱子平念,思亲隔世悲。松楸霜露冷,北望泪交颐。
  • 赵庸斋为程作梅窗二字因为之赋 - 胡仲弓 - [宋]

    作赋何如宋广平,吟诗谁是老逋清。庸翁不喜诗兼赋,写与閒人作美名。
  • 哭杜立斋先 - 胡仲弓 - [宋]

    凤鸟才看刷羽仪,胡为遽报哲人萎。可怜如晦遄归日,不及唐朝既效时。善类固知难着脚,小人未可便扬眉。老天欲寿斯文脉,后死当为继绝思。
  • 皇太子辰诗三首 - 马廷鸾 - [宋]

    煌煌炎宋兴,奕世开燕谋。建隆圣人出,庚年宝运周。祥符帝子,巳月神光流。稽首颂储君,昭哉遹嘉猷。吹铜协乾阳,主鬯弥千秋。星晖狼弧低,海润青齐收。金轮整鹤驾,玉觞侍龙楼。无逸能为寿,乾乾谨时休。
  • 皇太子辰诗三首 - 马廷鸾 - [宋]

    苍龙见天东,房驷拱辰北。煌煌心星前,炳炳天王侧。休符协乾文,正阳毓紫极。铜楼蔼祥光,玉卮奉愉色。叹声沸笙鸾,寿龄指箕翼。何以祝元良,勉哉崇明德。学问日就将,福禄时万亿。永侍帝宸尊,重晕照四国。
  • 皇太子辰诗三首 - 马廷鸾 - [宋]

    正阳毓前星,盛事符仁祖。仁者寿之基,意一何溥。欢愉恃宫庭,晖润弥海宇。三朝谨师文,寸阴勤惜禹。新功鉴铭盘,妙用明絜矩。嘉宝从商园,末僚愧韩愈。永言祝储君,重离日常午。八表跻春台,万年受天祜。
  • 本朝治衰高宗 - 马廷鸾 - [宋]

    岁逢渊献感炎精,创业中兴二主。天启高皇符艺祖,人将大观拟天成。民厌乱思平治,造物开先毓圣明。甲子□□□□亥,试从汉史漫推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