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9125首与“”相关的诗词:
  • 仙·者也之乎真太错 - 王千秋 - [宋]

    者也之乎真太错,甘心吞棘吞蓬。有无俱尽见真空。炉锥难自荐,关捩只心通。野鹤孤云元自在。刚论隐豹冥鸿。此身今在幻人宫。要将驴佛我,分付马牛风。
  • 仙·柳巷莺啼春未晓 - 王千秋 - [宋]

    柳巷莺啼春未晓,画堂环佩珊珊。薰炉烘暖鹧鸪斑。寿杯须斗酌,舞袖正弓弯。未说珥貂横玉事,勋名且勒燕然。归来方卜五湖闲。年年花月夜,沈醉绮罗间。
  • 红·楼压层城 - 王千秋 - [宋]

    楼压层城,斜阳敛、帆收南浦。最好是、长澄练,远山新雨。□□留连邀皓月,一堂高敞祛隆暑。问从来、佳赏有谁同,应难数。舟横渡,车阗路。催酒进,麾灯去。放姮娥照座,不烦帘阻。已见天清无屏翳,更须潮上喧阗鼓。看波光、撩乱上樯竿,龙蛇舞。
  • 红·水满方塘 - 王千秋 - [宋]

    水满方塘,三日雨、晓来方足。阑干外、锦?初脱,新篁森玉。沃叶未乾鸠妇去,馀花时坠蜂儿逐。认去年、乳燕又双双,飞华屋。红豆恨,归谁促。青鸾梦,惊难续。想多情犹记,碧笺新曲。白发欺人虽已老,短襟搵黛存馀馥。且如今、一笑总休论,杯行速。
  • 西月·心事几多白发 - 王千秋 - [宋]

    心事几多白发,客情无数青山。 廉纤细雨褪余寒。正是花期酒限。 一自瓶簪信杳,空留钿带香残。 我今多病寄干。瘦似东阳也惯。
  • 西月·老去频惊节物 - 王千秋 - [宋]

    老去频惊节物,乱来依旧山。清明雨过杏花寒。红紫芳菲何限。春病无人消遣,芳心有酒摧残。此情拍手问阑干。为甚多愁我惯。
  • 西月·梦幻影泡有限 - 王千秋 - [宋]

    梦幻影泡有限,风花雪月无涯。莫分粗俗与精华。日醉石间松下。菜尽邻家解与,杯空稚子能赊。通幽即步尽横斜。不问墩犹姓谢。
  • 西月·四俊乡书荐鹗 - 王千秋 - [宋]

    四俊乡书荐鹗,一夔漕府登贤。明年春晚柳如烟。看取胪传金殿。册府牙签昼阅,词垣紫诰宵传。青楼买酒定无缘。且放金杯潋滟。
  • 西月·璀璨雕笼洒笔 - 王千秋 - [宋]

    璀璨雕笼洒笔,联翩荐鹗飞书。翻阶红药试妆梳。管取不言温树。容我一杯为寿,看君九万鹏图。髻鬟人小串珠玑。岁岁绿窗朱户。
  • 瑞鹤仙·夷吾在 - 王千秋 - [宋]

    夷吾在左。罄毡裘俱礱,笑清边琐。遗民冀巾裹。个规模欲继,外人谁可。一花两果。晚占熊、材能更夥。试颁春、便有欢谣,声接月鞍烟柂。馺娑。已传丹诏,催上文石,□论炙輠。橐弓□笴。□九域,措安妥。待缁衣重咏,履封光继,绿野从教昼锁。问黑头、当日三公,可能似我。
  • 红·南郭新居 - 刘珙 - [宋]

    南郭新居,忆乡社、久成疏隔。乘暇日、风吹衣袂,花迎村陌。果核鸡豚张燕豆,儿童父老联宾席。想笋舆、到处水增光,山添色。 应情念,天涯侄。随官牒,飘萍迹。叹离多聚少,感今思昔。鬓影羞临湘水绿,梦魂常对屏山碧。凭画栏、搔首望归云,情无极。
  • 西月·色似腊梅浑浅 - 李流谦 - [宋]

    色似蜡梅浑浅,香如檐卜微清。 更张绿幄蔽轻盈。巧著工夫斗钉。 露叶涓涓月晓,风英点点秋晴。 北可经行。梦到吴王香径。
  • 水调歌头·涨解网雨 - 李流谦 - [宋]

    涨解网雨,衣润熟梅天。高人何事,乘兴来寄五湖船。才听咚咚叠奏,呕轧撸声声齐发,几别故州山。转盼青楼杪,已在碧云端。渡头月,临晚霁,泊清湾。水空天静,高下相应总团圞。遥想吾家更好,尽唤儿曹泛扫,欣赏共婵娟。应念思归客,对此不成眠。
  • 月二首 - 李流谦 - [宋]

    与秋月,谁遣恰相和。借我蓑衣着,三人亦未多。
  • 月二首 - 李流谦 - [宋]

    皎皎映澄漪,千寻没到时。篙师轻转橹,可惜碧琉璃。
  • 送刘文潜司业西漕二首 - 李流谦 - [宋]

    百为自丛拿,至理在绵眇。刀硎閟新颖,镜像蓄遗照。吾心又不然,一士欲矫矫。目送云端禽,举觞可以了。
  • 送刘文潜司业西漕二首 - 李流谦 - [宋]

    始作想澄清,歊暑不敢毒。以兹寿慈母,吾鼎愧半菽。恨我如宛童,失此百围木。豁然心光动,千里尚相烛。
  • 送杨文起尉温 - 李流谦 - [宋]

    学海不可穷,一苇子利涉。宦海海更深,破浪初鼓楫。波涛恶气势,鼍蜃毒吻颊。帆樯托忠信,维缆倚定力。晏然袵席坐,扣舷歌傲兀。是中有神仙,楼凤琢白璧。群仙谒帝罢,霞佩粲成列。行矣从之游,赠子两黄鹄。
  • 上晚眺书所见 - 李流谦 - [宋]

    云鎔金错落,月挂玉盘盂。水退岸全缺,烟陈山欲无。沙晴鸥并集,林暝鸟争呼。不必求摩诘,分明是画图。
  • 送黄仲秉侍郎出守镇 - 李流谦 - [宋]

    十年朝露厌鸣珂,华发萧萧奈倦何。鸾翮九霄空日月,龙骧万斛饱风波。古人不见吾犹梦,直道能行恨亦多。驷马锦衣儿辈事,只须持此答岷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