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1950首与“”相关的诗词:
  • 临江何氏结亭松间名曰弹秋因王通一乞诗 - 章甫 - [宋]

    万籁从风俱发声,唯松得之尤善鸣。五声水乱无亏成,膝横三尺秋月明。君家江南一茆屋,直干森森伴幽独。人言丝竹不如肉,曲肱听度无弦曲。故山偃盖未十围,猿惊鹤怨吾当归。聊凭东风寄君诗,风鸣松鸣吾不知。
  • 予归自都梁魏子深自滁州坐间酌酒 - 章甫 - [宋]

    道路长年笑此身,绝怜尘土涴衣巾。飞花数点已愁客,归雁一声如唤人。州县驱驰君欲老,江湖流落我常贫。相逢却恨成匆遽,不醉沙头烂熳春。
  • 客有折秋香桂隐者喜成七言呈以道 - 张镃 - [宋]

    半纪移居野水旁,年年尝为木樨忙。若非老树从头发,安得西风彻骨香。数朵折犹甚爱,满林开后得无狂。今番莫把寻常比,一段清香两主张。
  • 暑中杨伯虎见访翌日有诗因走笔次韵 - 张镃 - [宋]

    领取无多话,频年顿不疎。幽寻尘土外,高韵笑谈余。既悟蕉中鹿,宁求木上鱼。论诗能避暑,此意复谁如。
  • 俞玉汝以诗编因次卷首韵 - 张镃 - [宋]

    我生癖耽诗,极力参古意。寥寥千百年,所取仅三四。此言或是痴,的确有见地。大雅既不作,少陵得深致。楚骚久寂寞,太白重举似。堂堂豫章伯,与世不妩媚。峭峭后山老,深古复静丽。第篇杂短章,末学敢睥睨。傥非四公者,孰毕此能事。俞君江南英,懒效决科计。俗子造其庐,觅句独拥鼻。雪风灞桥路,想见形梦寐。贻我青云编,
  • 夜宿龙井广福寺分韵得 - 张镃 - [宋]

    阳乌翅焦云崔嵬,避热马转南山隈。边湖兴熟厌频往,幽讨林落穿莓苔。涧声引步陟层岭,亭矗路侧双扉开。泓泉湛碧透坤轴,合有龙卧专风雷。抚栏立瞰眩奇閟,潄挹未敢持深杯。瘦筇趋寺更幽寂,苴补不到檐楹摧。老僧肃揖选凉坐,借床过夜容裴回。神灵变异亦喜客,跂脉现状潜鳞鳃。从容瞻敬忽无靓,应悯堕世余氛埃。堂中遗像成三
  • 伯氏自吴门辇下再宿即别 - 武衍 - [宋]

    把酒论新事,移床问故山。桑麻云已长,亲戚喜相安。断雁江湖外,驰心梦寐间。两年三度别,此别觉尤难。
  • 谢汤生惠酒和 - 刘宰 - [宋]

    闻道吾犹及老成,高秋离索不胜情。朋缄已喜贤从事,二缶那堪对曲生。多病吾今同退鷁,壮怀君同掣长鲸。能共醉西风否,木落千山夕照明。
  • 雅去鹊 - 刘宰 - [宋]

    昨日雅鸣绕庭树,道上行人色惊惧。试呼行者问如何,身为户长催残税。税残自昔称难理,三年尤非四年比。加之逐保有逃户,每一申明官长怒。人逃信矣田不逃,其奈逃田不知处。厥初经界失区画,比近立租相什伯。大家置产钱欲轻,小家鬻产价欲增。上田只割上田赋,赋存田尽因逃去。或因士瘠遂流移,岁久田侵人不知。更有乡胥迫科
  • 夏曼卿作新楼扁曰潇湘片景求拙画且索诗 - 戴昺 - [宋]

    有此一楼足,悠然万虑忘。拓开风月地,压断水云乡。四野留春色,千峰明夕阳。眼前无限景,何处认潇湘。
  • 次李雪林苕溪寄韵二首 - 赵希路 - [宋]

    云散烟收渺渺秋,蛩声四壁起新愁。西风万里乾坤眼,不到斜阳十二楼。
  • 次李雪林苕溪寄韵二首 - 赵希路 - [宋]

    风梧声里万家秋,一片吟心不著愁。夜半酒醒银烛冷,月移凉梦过西楼。
  • 芸隐提管诗依韵奉答 - 陈起 - [宋]

    君诗如梅花,将尽春意函。一枝漏泄处,踏雪寒曾谙。肯践桃李场,溪山还自甘。破玉暗香度,似亲夷甫谈。
  • 芸隐提管诗依韵奉答 - 陈起 - [宋]

    我诗如折桐,经霜为一空。尚可亲时髦,托根日华宫。莫谓背于时,会在春风中。小雨洒清明,又是一番红。
  • 黄路钤诗告别 - 陈起 - [宋]

    玉泉驰一纸,八韵有情诗。不肯面相别,恐成离索悲。江声喷岸坼,潮势激帆危。旧制边州守,方令典辖司。
  • 题玉泉画像次轴韵 - 陈起 - [宋]

    鹿随寒策穿云,解后灵峰时节。含毫谁貌闲情,莫尽胸中风月。
  • - 吴锡畴 - [宋]

    病叶不禁风,渐觉虚檐坠片红。斜日半溪人唤渡,断云千里雁横空。诗情得似驯鸥子,世事徐观失马翁。忻戚莫将为我役,此怀拍拍自春融。
  • 次韵黄玉如大章携先集访二首 - 许月卿 - [宋]

    夜宿槎溪碧草幽,草窗招隐劝巢上。朝忽得新诗好,客里俄惊喜气浮。秋老空山唳清鹤,天寒墅水卧孤舟。细吟天下黄香句,晓雾轻烟古渡头。
  • 次韵黄玉如大章携先集访二首 - 许月卿 - [宋]

    桥梓风流满腹经,桂花香里识魁名。翻成宵梦古今事,何况人间父子情。先集一编诗橐富,家传万卷子金荣。挂名叙跋流芳远,晓起吟窗仔细评。
  • 允杰侄以诗卒章和予生孙次韵一百首今存四 - 许月卿 - [宋]

    陈陈史传勘玄幽,一笑谁能问慎由。往往东南旗运盛,亭亭西北盖云浮。琼楼玉宇无身翼,弱水蓬莱有艾舟。圣主攘夷修政事,可能吊伐至枋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