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917首与“尚书”相关的诗词:
  • 次韵王仲行尚书宿直两绝句 - 周必大 - [宋]

    东省南宫切太微,夔龙行集凤凰池。更哦殿阁熏风句,坐觉微凉生桂枝。
  • 次韵王仲行尚书宿直两绝句 - 周必大 - [宋]

    紫禁同依日月辉,苍颜独愧羽毛奇。水如明镜虽堪俯,笑汝星星谁肯嬉。
  • 寄题谢昌国尚书桂山堂 - 周必大 - [宋]

    京国薪如桂,家山桂满林。叶留经岁碧,花雨盛秋金。作楫商舟稳,为梁汉殿深。幽香宜自閟,莫待斧斤寻。
  • 王才臣求园中六诗杨秘监谢尚书皆赋·格斋 - 周必大 - [宋]

    世事环无端,圣功井有汔。欲知至不至,密验物交物。
  • 王才臣求园中六诗杨秘监谢尚书皆赋·松庵 - 周必大 - [宋]

    冬与滕六宜,夏与赵盾敌。更有茯苓功,保君千岁质。
  • 王才臣求园中六诗杨秘监谢尚书皆赋·竹亭 - 周必大 - [宋]

    良夜月筛影,清晨风扫坛。自合侯千户,何须斩万竿。
  • 王才臣求园中六诗杨秘监谢尚书皆赋·南谷 - 周必大 - [宋]

    志士非匏瓜,焉能击不食。毋安白驹空,请放鸣驺入。
  • 王才臣求园中六诗杨秘监谢尚书皆赋·腴亭 - 周必大 - [宋]

    雨浥燕脂落,肌丰骨肉匀。方知杜陵老,曾写此花真。
  • 韩子温尚书以长句送江梅次韵 - 周必大 - [宋]

    忆昔归田友麋鹿,雪里寻梅踏瑶玉。巡檐屡作杜陵笑,穷路几为步兵哭。忽逢绿衣鬓如云,歌舞醉人睡昏昏。觉来但有风相袭,梦断初无香返魂。岂知重见长安雪,喜极丰年箫鼓咽。更读裴公东阁诗,仍分处士西湖月。皎如玉树临我傍,幸同待漏靴满霜。但愿和羹继先业,不辞草制搜枯肠。
  • 宣州蔡子平尚书淑人居氏挽词二首 - 周必大 - [宋]

    八座夫人贵,三刀刺史荣。共深偕老庆,忽寄悼亡声。寂寞闰门政,凄凉儿女情。亲交犹雪涕,况乃谢宣城。
  • 宣州蔡子平尚书淑人居氏挽词二首 - 周必大 - [宋]

    鹓缀闻相藻,鸰原忝附葭。至今思并舍,晚岁拟通家。只道身长健,那知生有涯。挽讴无好语,聊杂垄头笳。
  • 自蜀奉册命往朔方途中呈韦左相文部房尚书 - 贾至 - [唐]

    胡羯乱中夏,銮舆忽南巡。衣冠陷戎寇,狼狈随风尘。豳公秉大节,临难不顾身。激昂白刃前,溅血下沾巾。尚书抱忠义,历险披荆榛。扈从出剑门,登翼岷江滨。时望挹侍郎,公才标缙绅。亭亭昆山玉,皎皎无缁磷。顾惟乏经济,扞牧陪从臣。永愿雪会稽,仗剑清咸秦。太皇时内禅,神器付嗣君。新命集旧邦,至德被远人。捧册自南服,
  • 尚书省受誓诫贻太庙裴丞 - 储光羲 - [唐]

    皇家有恒宪,斋祭崇明祀。严车伊洛间,受誓文昌里。沉沉云阁见,稍稍城乌起。曙色照衣冠,虚庭鸣剑履。裴回念私觌,怅望临清汜。点翰欲何言,相思从此始。
  • 狂寇后上刘尚书 - 方干 - [唐]

    孙武倾心与万夫,削平妖孽在斯须。才施偃月行军令,便见台星逼座隅。独柱支天寰海正,雄名盖世古今无。圣君争不酬功业,仗下高悬破贼图。
  • 尚书新创敌楼二首 - 方干 - [唐]

    下马政成无一事,应须胜地过朝昏。笙歌引出桃花洞,罗绣拥来金谷园。十里水云吞半郭,九秋山月入千门。常闻大厦堪栖息,燕雀心知不敢言。异境永为欢乐地,歌钟夜夜复年年。平明旭日生床底,薄暮残霞落酒边。虽向槛前窥下界,不知窗里是中天。直须分付丹青手,画出旌幢绕谪仙。
  • 送崔尚书朝觐 - 贯休 - [唐]

    至理契穹旻,方生甫与申。一麾歌政正,三相贺仁人。叵似卢怀慎,全如邵信臣。澄渟消宿蠹,煦爱剧阳春。对客烟花拆,焚香渥泽新。征黄还有自,挽邓住无因。峡水全输洁,巫娥却讶神。宋均颜未老,刘宠骨应贫。大醉辞王翦,含香望紫宸。三峰初有雪,万里正无尘。伊昔林中社,多招席上珍。终期仙掌下,香火一相亲。
  • 怀薛尚书兼呈东阳王使君 - 贯休 - [唐]

    得力未得力,高吟夏又残。二毛非自出,万事到诗难。蝉见木叶落,雷将雨气寒。何妨槌琢后,更献至公看。
  • 奉应颜尚书真卿观玄真子置酒张乐舞破阵画洞 - 皎然 - [唐]

    道流迹异人共惊,寄向画中观道情。如何万象自心出,而心澹然无所营。手援毫,足蹈节,披缣洒墨称丽绝。石文乱点急管催,云态徐挥慢歌发。乐纵酒酣狂更好,攒峰若雨纵横扫。尺波澶漫意无涯,片岭崚嶒势将倒。盻睐方知造境难,象忘神遇非笔端。昨日幽奇湖上见,今朝舒卷手中看。兴馀轻拂远天色,曾向峰东海边识。秋空暮景飒飒
  • 尚书都堂瓦松 - 李华 - [宋]

    华省秘仙踪,高堂露瓦松。叶因春后长,花为雨来浓。影混鸳鸯色,光含翡翠容。天然斯所寄,地势太无从。接栋临双阙,连甍近九重。宁知深涧底,霜雪岁兼封。
  • 重阳日上渚宫杨尚书 - 李群玉 - [唐]

    落帽台边菊半黄,行人惆怅对重阳。荆州一见桓宣武,为趁悲秋入帝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