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321首与“”相关的诗词:
  • 赠窦 - 唐彦谦 - [唐]

    我爱窦高士,弃官仍在家。为嫌句漏令,兼不要丹砂。
  • 酬简寂熊师以赵员外庐山草堂见借 - 许彬 - [唐]

    岂易投居止,庐山得此峰。主人曾已许,仙客偶相逢。顾己恩难答,穷经业未慵。还能励僮仆,稍更补杉松。
  • 再游西山赠许 - 张蠙 - [唐]

    别后已闻师得道,不期犹在此山头。昔时霜鬓今如漆,疑是年光却倒流。
  • 题玉芝赵师院 - 李洞 - [唐]

    晓起磬房前,真经诵百篇。漱流星入齿,照镜石差肩。静闭街西观,存思海上仙。闲听说五岳,穷遍一根莲。
  • 题泥水关不动 - 李涛 - [宋]

    走却坐禅客,移将不动。世间颠倒事,八万四千门。
  • 赠胥 - 熊皎 - [唐]

    绿发童颜羽服轻,天台王屋几经行。云程去速因风起,酒债还迟待药成。房闭十洲烟浪阔,箓开三洞鬼神惊。他年华表重归日,却恐桑田已变更。
  • 春日前示从事 - 李建勋 - [唐]

    州中案牍鱼鳞密,界上军书竹节稠。眼底好花浑似雪,瓮头春酒漫如油。东君不为留迟日,清镜唯知促白头。最觉此春无气味,不如庭草解忘忧。
  • - 李建勋 - [唐]

    官为将相复何求,世路多端早合休。渐老更知春可惜,正欢唯怕客难留。雨催草色还依旧,晴放花枝始自由。莫厌百壶相劝倒,免教无事结闲愁。
  • 赠钟师游茅山 - 李中 - []

    筇杖担琴背俗尘,路寻茅岭有谁群。仙翁物外应相遇,灵药壶中必许分。香入肌肤花洞酒,冷侵魂梦石床云。伊予亦有朝修志,异日遨游愿见君。
  • 贻庐山清溪观王 - 李中 - []

    霞帔星冠复杖藜,积年修炼住灵溪。松轩睡觉冷云起,石磴坐来春日西。采药每寻岩径远,弹琴常到月轮低。鼎中龙虎功成后,海上三山去不迷。
  • 题碧岩亭赠孙 - 徐铉 - [唐]

    绝境何人识,高亭万象含。凭轩临树杪,送目极天南。积霭生泉洞,归云锁石龛。丹霞披翠献,白鸟带晴岚。仙去留虚室,龙归涨碧潭。幽岩君独爱,玄味我曾耽。世上愁何限,人间事久谙。终须脱羁鞅,来此会空谈。
  • 题碧岩亭赠孙 - 徐铉 - [唐]

    绝境何人识,高亭万象含。凭轩临树杪,送目极天南。积霭生泉洞,归云锁石龛。凡霞披翠巘,白鸟带晴岚。仙去留虚室,龙归涨碧潭。幽岩君独爱,玄味我曾耽。世上悉可限,人间事久谙。终须脱羁鞅,来此会空谈。
  • 送邹师归洞庭 - 杨夔 - [唐]

    众岛在波心,曾居旧隐林。近闻飞檄急,转忆卧云深。卖药唯供酒,归舟只载琴。遥知明月夜,坐石自开襟。
  • 自紫阳观至华阳洞,宿侯师草堂简同游 - 李延陵 - [唐]

    石林媚烟景,句曲盘江甸。南向佳气浓,峰峰遥隐见。渐临华阳口,微路入葱蒨。七曜悬洞宫,五云抱山殿。银函意谁发,金液徒堪荐。千载桃花春,秦人深不见。东溪喜相遇,贞白如会面。青鸟来去闲,红霞朝夕变。一从化真骨,万里乘飞电。萝月延步虚,松花醉闲宴。幽人即长往,茂宰应交战。明发归琴堂,知君懒为县。
  • 寻易师不遇 - 陈嶰 - [唐]

    烂熳红霞光照衣,苔封白石路微微。 华阳洞里人何在,落尽松花不见归。
  • 赠乔 - 张鸿 - [唐]

    长忌时人识,有家云涧深。性惟耽嗜酒,贫不破除琴。静鼓三通齿,频汤一味参。知师最知我,相引坐柽阴。
  • 酬叶县刘明府避地庐山言怀诒郑录事昆季苟 - 吴筠 - [唐]

    明哲良罕遇,遇君辄思齐。挺生著天爵,自可析人珪。河洛初沸腾,方期扫虹霓。时命竟未合,安能亲鼓鼙。从此罢飞凫,投簪辞割鸡。驱车适南土,忠孝两不暌。庐岳镇江介,于焉惬林栖。入门披彩服,出谷杖红藜。隐令旧闾里,而今复成跻。郑公解簪绂,华萼曜松溪。贤哉苟征君,灭迹为圃畦。顾已成非薄,忝兹忘筌蹄。相观对绿樽,
  • 小重山 拟梅 前赠妓 - 邵亨贞 - [元]

    绿鬓低低压翠钿。双眉弯。似月*婵娟。夜凉和*佛冰弦。娇无奈,何况酒前。歌罢意悠然。一声新雁过,暗愁牵。明朝江上水连天。凌波步,万一故人怜。
  • 苏武慢 鸣鹤余音 世传全真冯师苏武慢二 - 凌云翰 - [元]

    篇论学仙之事。道园先生谓费无隐独善歌之,则能知者亦罕矣。及观先生所作,非惟足以追配师,而使世之汩没尘埃流连光景者闻之,而有遗世独立羽化登仙之想,则是篇於世,其可少乎。著雍阉茂之岁,灯夕后三日,偶阅道园遗,欲尽和之,甫成一篇,辄为韵拘,笔弗得骋。於是行思坐维,或得一句一韵,索纸书之。越三日又成四篇,
  • 苏武慢 鸣鹤余音 世传全真冯师苏武慢二 - 凌云翰 - [元]

    篇论学仙之事。道园先生谓费无隐独善歌之,则能知者亦罕矣。及观先生所作,非惟足以追配师,而使世之汩没尘埃流连光景者闻之,而有遗世独立羽化登仙之想,则是篇於世,其可少乎。著雍阉茂之岁,灯夕后三日,偶阅道园遗,欲尽和之,甫成一篇,辄为韵拘,笔弗得骋。於是行思坐维,或得一句一韵,索纸书之。越三日又成四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