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不可见,古书今可求。寻源谢潢污,至味捐珍羞。朝曦去还至,夜炬燃复休。从此饱文字,不闻饥锇愁。
亲戚不忍别,弟兄那可离。枕边鸿雁信,天外鹡鸰诗。老大须长健,音书莫较迟。今朝万金至,无语不成思。
养花藏日半笼晴,尚有娇红照眼明。却恨中年怕离别,好诗撩动故乡情。
春江稳去趣东归,折尽亭前杨柳丝。我欲吴江办投劾,与君花下说襟期。
雄编已汗南山竹,对坐松篁夸鼎足。犹嫌官事作痴儿,故向书林巧徵逐。苍龙宛转鳞之而,此君寂寞清且高。晚来雁鹜无人进,又报明公欲变骚。
永和九年暮春日,兰亭修禊群贤集。含毫欲下意已先,媚日暄风佐摇笔。当时一笔三百字,但说斯文感今昔。谁知已作尤物看,流传人间天上得。天高地远閟不示,仅许一二翻摹勒。忽然飞上白云俱,径入昭陵陪玉骨。识真之士已绝少,真者一去嗟难觅。纷纷如事眼空眩,只把残碑慕真迹。萧郎袖去明真赝,定武传来差甲乙。如丁如爪辨形
平生笔法蔡中郎,到处标名忆仲房。一涕无从人不见,云峰亭不水茫茫。
为公相与年犹小,拾芥明经意转非。惟有城南贤父子,读书元只为传衣。
龙颜只肃阅尧章,宝轴神毫赫有光。八法心传齐帝学,万年奎画与天长。袭藏肯比唐三杰,墨妙尤卑晋二王。舜治方隆定于一,区区发问陋梁襄。
题舆赢得锦囊归,酬唱西昆事可追。久不陪君三日语,政须咽子百篇诗。宁甘咄咄痴儿事,稍愧纷纷俗吏为。我亦湖山多暇日,秋蝉时解噪寒枝。
当年二老叹云云,犹喜坡翁返故乡。展卷如今但陈迹,丘原无复起苏黄。
诗成一见英雄手,笔落能令风雨惊。万古言言有余烈,从今词翰岂虚名。
百里报消息,一缄劳寄驰。但知怀旧切,犹恨得书迟。儒者可言政,怀邦当易为。问君安否外,别后几篇诗。
宝阁翚飞灿碧霄,中藏奎画叹先朝。要令冠带升堂者,日日羹墙遂见尧。
一日不觌面,三秋应动心。刚闻将子去,又惯入山深。饭饱群书乐,窗閒万竹阴。扁舟才十里,得得要相寻。
红日庭初熭,青编手自摩。乌踆浮竹简,鱼蠹眩阳和。眼恨频催老,书惭未触多。相看不相弃,同老故山阿。
闭门终老幽人事,负笈担簦学者宜。过我幕虚黄卷日,还乡须念锦衣时。
公居虽未称潭潭,占尽湖山直到南。觅我新题留琬琰,少游高处要同谙。
笔下陈无己,香分一瓣奇。有孙今见嫡,得髓政忘皮。怀旧书来日,惊人语妙时。犹思频咀嚼,咽子百篇诗。
鸣玉青琐闼,挥毫紫微垣。仰参鸾鹄翔,俯视燕雀喧。巽时忧世士,才学穷根源。亦有济时策,无因通帝阍。公居清切班,日对龙颜温。嘉会千一遇,论思毋惮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