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mǎn chéng fēng yǚ
[释义] 满城:指全城各处。城里到处刮风下雨。原形容秋天景色。后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
[出处] 宋 释惠洪《冷斋夜话》第四卷:“昨日宵卧,闻搅林风雨声,遂起题壁曰:‘满城风雨近重阳’,忽催税人至,遂败意,只此一句寄举。”
[拼音] fēng yǔ piāo yáo
[释义] 在风雨里飘浮摇荡。比喻动荡不稳或岌岌可危。
[出处] 《诗经 豳风 鸱鸮》:“予室翘翘,风雨所漂摇。”
[拼音] fēng yǔ tóng zhōu
[释义] 舟:船。在风雨中同乘在一条船上;一起与风雨搏斗。比喻共同经历患难。
[出处] 孙武《孙子 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共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拼音] fēng yǔ rú huì
[释义] 晦: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这天夜里没有月亮。风雨天气;天色昏暗犹如晦日的夜晚。后比喻局势动荡;社会黑暗。
[出处] 《诗经 郑风 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拼音] fēng yǔ qī qī
[释义] 凄凄:寒冷。风雨交加,清冷凄凉。
[出处] 《诗经·郑风·风雨》:“风雨凄凄,鸡鸣喈喈。”
[拼音] fēng yǔ jiāo jiā
[释义] 大风暴雨一齐袭来。形容天气十分恶劣
[出处] 清 梁章钜《浪迹续谈 除夕元旦两诗》:“冬至前后,则连日阴噎,风雨交加,逾月不止。”
[拼音] fēng yǔ bù tòu
[释义] 风刮不进,雨水透不过。形容封闭或包围得十分紧密。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29回:“正值宝钗等下车,众婆娘媳妇正围随的风雨不透,但见一个小道士滚了出来。”
[拼音] fēng yǔ bù gǎi
[释义] 比喻处于恶劣环境中不变其节操。
[出处] 《诗经 郑风 风雨序》:“《风雨》,思君子也。乱世则思君子不改其度焉。”
[拼音] bǎo jīng fēng yǔ
[释义] 指经历过许多艰难困苦。同“饱经风霜”。
[出处] 孙犁《秀露集 文学和生活的路》:“我们的道路总算走得很长了吧,是坎坷不平的,也是饱经风雨的,终于走到现在。”
[拼音] fēng yǔ wú zǔ
[释义] 不受刮风下雨的阻碍。指预先约好的事情,一定按期进行。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黄秀才徼灵玉马坠》:“黄秀才从陆路短船,风雨无阻,所以赶着了。”
[拼音] fēng fēng yǔ yǔ
[释义] 刮风下雨,比喻重重阻难或议论纷纷
[出处] 元 张可久《普天乐 忆鉴湖》曲:“风风雨雨清明,莺莺燕燕关情。”
[拼音] fēng yǔ rú pán
[释义] 磐:大石头。形容风雨极大。
[出处] 宋·孙光宪《兆北琐言·逸文·丁秀才奇术致物》:“诗僧贯休《侠客》诗云:‘黄昏风雨黑如磐,别我不知何处去?’”
[拼音] fēng yǔ xiāo tiáo
[释义] 萧条:寂寞。风雨交加,显出冷落的景象。
[出处] 唐·崔融《嵩山启母庙碑》:“访遗踪于女峡,风雨萧条,征往事于姑泉,弦歌响亮。”
[拼音] duì chuáng fēng yǔ
[释义] 同“对床夜雨”。
[出处] 苏曼殊《致刘三书》:“回忆秣陵半载,对床风雨,受教无量,而今安可得耶?”
[拼音] bā fāng fēng yǔ
[释义] 八方:四方四隅的总称。四面八方的疾风骤雨。比喻形势骤然变幻,动荡不安
[出处] 唐 刘禹锡《贺晋公留守东都》:“天子旌旗分一半,八方风雨会中州。”
[拼音] fēng yǔ duì chuáng
[释义] 指兄弟或亲友久别后重逢,共处一室倾心交谈的欢乐之情。
[出处] 唐·韦应物《示全真元常》:“宁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
[拼音] chūn fēng yǔ lù
[释义] 像春天的和风和雨滴露水那样滋润着万物的生长。旧常用以比喻恩泽。
[出处] 宋·王清惠《满江红·题驿壁》:“曾记得,春风雨露,玉楼金阙。”
[拼音] fēng yǔ piāo líng
[释义] 受风雨吹打而飘失零落。
[出处] 叶圣陶《倪焕之》十二:“风雨飘零,心神不宁,骨节疼痛,都足以引起他们剧列的忿怒。”
[拼音] fēng yǔ lián chuáng
[释义] 同“风雨对床”。
[出处] 清·秋瑾《挽故人陈阕生》:“回忆省垣聚首,风雨连床,曾几何时,谁怜一别,竟无会面之期。”
[拼音] fēng yǔ rú pán
[释义] 盘:大石头。形容风雨极大。
[出处] 宋 孙光宪《兆北琐言 逸文 丁秀才奇术致物》:“诗僧贯休《侠客》诗云:'黄昏风雨黑如盘,别我不知何处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