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yǒu dì fàng shǐ
[释义] 的:靶子;矢:箭。对准靶子射箭。比喻言论、行动有针对性;目标明确。
[出处] 宋 叶适《水心别集》:“论立于此,若射之有的也,或百步之外,或五十步之外,的必先立,然后扶弓注矢以从之。”
[拼音] wú dì fàng shǐ
[释义] 的:靶心;矢:箭。没有目标乱射箭。比喻说话做事没有明确目的;或不切合实际。
[出处] 清 梁启超《中日交涉汇评》:“如是,则吾本篇所论纯为无的放矢,直拉杂摧烧之可耳。”
[拼音] zhòng shǐ zhī dì
[释义] 许多箭射击的共同靶心(矢:箭;的:靶心)。比喻大家攻击的目标。
[出处] 清 谭嗣同《报贝元徽》:“今之原祸始音,必以合肥为众矢之的。”
[拼音] yī yǔ pò dì
[释义] 一句话就说中要害。指说话简洁精练;能抓住本质切中要害(破的:射中箭靶)。
[出处] 唐 李欣《放歌行答从弟墨卿》:“吾家令弟才不羁,五言破的人共推。”
[拼音] dí dí què què
[释义] 指真实的,毫无疑问
[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回:“他还是的的确确的一位候补县太爷呢,还是个老班子,不然,早就补了缺了。”
[拼音] yī fā pò dì
[释义] 发:射出;的:箭靶的中心。一箭就射中箭靶中心。比喻一下子就击中目标或一句话就击中要害。
[出处] 《晋书·王济传》:“恺亦自恃其能,令济先射,一发破的。”
[拼音] dí yī què èr
[释义] 形容明明白白,确确实实。
[出处] 元 关汉卿《蝴蝶梦》第一折:“怕不待的一确二,早招承死罪无辞。”
[拼音] jí shǐ zhī de
[释义] 比喻众人所指摘的对象。
[出处]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年》:“郑成公疾,子驷请息肩于晋。公曰:‘楚君以郑敌,亲集矢于其目。”
[拼音] méi yǒu shuō de
[拼音] qiē jìn de dāng
[释义] ①恰切得当。②谓意浅语实。
[拼音] rè guō shàng de mǎ yǐ
[释义] 形容心里烦躁、焦急,坐立不安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