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pò bù dé yǐ
[释义] 迫:逼迫;已:停止;结束。逼得毫无办法;不得不如此。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王莽传上》:“将为皇帝定立妃后,有司上名,公女为首,公深辞让,迫不得已,然后受诏。”
[拼音] mù yǐ chéng zhōu
[释义] 木头已经做成了船。比喻事情已成定局;不可挽回。
[出处]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据你说来,则木已成舟,实难挽回了?”
[拼音] wàn bù dé yǐ
[释义] 无可奈何;不得不这样做。万:绝对;万万。
[出处] 明 焦竑《玉堂丛语》:“汝父欲保全身家,万不得已,姑借我以免祸耳。”
[拼音] sǐ ér hòu yǐ
[释义] 已:停止;完毕。死了以后方才停止。指一生努力奋斗;一直到死为止。奉献了一切。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拼音] fāng cùn yǐ luàn
[释义] 方寸:指心。心绪纷乱。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回:“你们别吵!我此刻方寸已乱,等我定一定神再谈。”
[拼音] dà shì yǐ qù
[释义] 大势:指有利的局势。有利的形势已经失去;前途没有希望。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程子说天命之改,莫是大势已去。”
[拼音] bī bù dé yǐ
[释义] 逼:逼迫。迫不得已
[出处] 宋 张君房《云笈七签》第85卷:“欲此求方,终不可得,云伟骨未应得之,逼不得已,妻尸解而去。”
[拼音] yǔ yì yǐ chéng
[释义] 鸟的羽毛和翅膀已长全。比喻力量已经具备。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留侯世家》:“我欲易之,彼四人辅之,羽翼已成,难动矣。”
[拼音] zhuàng xīn bù yǐ
[释义] 指有抱负的人到了晚年;雄心壮志仍不衰减。壮心:宏大的志向;已:停止。
[出处] 三国 魏 曹操《步出夏门行 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拼音] rú cǐ ér yǐ
[释义] 就这样罢了。而已:罢了。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
[拼音] jǐn cǐ ér yǐ
[释义] 只有这样罢了
[出处]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11章:“不过,一切也都仅此而已了。”
[拼音] qì shù yǐ jìn
[释义] 气数:命运。形容人已生命垂危,即将死亡或没有生命力
[出处] 聂绀弩《论》:“作恶多端,残害人民的是‘气数已尽’的旧势力。”
[拼音] bì bù dé yǐ
[释义] 必然不能得止。指形势使得非如此不可。表示无可奈何的意思。
[出处] 《论语 颜渊》:“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拼音] shuō shuō ér yǐ
[释义] 非实质性的事物,空谈,闲谈
[出处] 清·无名氏《说呼全传》第二回:“但是僚友必要耻笑于我,只好说说而已的了。”
[拼音] gǔ yǐ yǒu zhī
[释义] 古代就已经有了
[出处] 鲁迅《且介亭杂文》序言:“其实‘杂文’也不是现在的新货色。是‘古已有之’的。”
[拼音] bù néng zì yǐ
[释义] 已:停止。指无法控制自己,使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
[出处] 唐 卢照邻《寄裴舍人书》:“因泣下交颐,不能自已。”
[拼音] bù wéi yǐ shèn
[释义] 已甚:过分。不做过分的事,要适可而止。多指对人的谴责或处罚要适可而止
[出处]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离娄下》:“仲尼不为已甚者。”朱熹集注:“己,犹太也。杨氏曰:‘言圣人所为,本分之外,未加毫末。’”
[拼音] zàn tàn bù yǐ
[释义] 已:止;完。连声赞赏不止。
[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34回:“庄绍光看了,赞叹不已。”
[拼音] nián shì yǐ gāo
[释义] 年事:年纪。指一个人的岁数已经很大了。
[出处] 《南史·虞荔传》:“卿年事已高,气力稍减。”
[拼音] yǐ chéng dìng jú
[释义] 已经形成确定的不可改变的局面或形势
[出处] 欧阳山《苦斗》:“她脸上露出万事已成定局的神态,只拿一对感激不尽的圆眼睛瞪着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