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qīng cháo ér chū
[释义] 倾:尽;倾巢:意指巢中一个也不剩。整窝的鸟儿全出来。比喻敌人出动全部兵力进行侵扰。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贼兵倾巢而来,必是抵死厮拼、我将何策胜之?”
[拼音] cháo huǐ luǎn pò
[释义] 鸟巢毁了,卵也一定会打碎。比喻大人遭难而牵连到子女。
[出处] 《后汉书·孔融传》:“安有巢而卵不破乎?”
[拼音] cháo qīng luǎn pò
[释义] 鸟巢倒了,卵也会打碎。比喻整体被毁,其中的个别也不能幸免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孔融传》:“左右问父被捕为何不起,答曰:‘安有巢毁而卵不破乎?’”
[拼音] qīng cháo chū dòng
[释义] 倾:倒出;巢:巢穴。比喻敌人出动全部兵力进行侵扰。
[出处] 罗广斌《红岩》第六章:“哪怕是一点最小的风吹草动,触及了蛛丝牵动了蛛网,便会立刻引起这座巨大巢穴里的蜘蛛们的倾巢出动。”
[拼音] què cháo jiū zhàn
[释义] 斑鸠不会做窠,常强占喜鹊的窠。本指女子出嫁,定居于夫家。后比喻强占别人的住处。
[出处] 《诗经 召南 鹊巢》:“维鹊有巢,维鸠居之。”
[拼音] cháo qīng luǎn fù
[释义] 比喻灭门之祸,无一得免。亦以喻整体被毁,其中的个别也不可能幸存。
[出处] 见“巢倾卵破”。
[拼音] jiū zhàn què cháo
[释义] 鸠性拙;不善营巢;而占居鹊所成之巢。
[出处] 《诗经 召南 鹊巢》:“维鹊有巢,维鸠居之。”
[拼音] cháo lín yī zhī
[释义] 指鹪鹩筑巢,只不过占用一根树枝。后以之比喻安本分,不贪多。
[出处] 语出《庄子 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
[拼音] yàn cháo mù shàng
[释义] 燕子把窝做在帷幕上。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出处]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夫子之在此也,犹燕之巢于幕上。”
[拼音] yàn cháo wēi mù
[释义] 燕子把窝做在帷幕上。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出处]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夫子之在此也,犹燕之巢于幕上。”
[拼音] jī qī fèng cháo
[释义] 栖:居住。鸡住在凤凰的窝里。比喻才德卑下的人占据高位。
[出处]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六:“鸡栖凤巢,非其同类出去。”
[拼音] jiu duo que chao
[释义] 斑鸠占了喜鹊的窝。比喻强占别人的地方或位置。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三回:“今袁熙,袁尚兵败将亡,无处依栖,来此相投,是鸠夺鹊巢之意也。”
[拼音] què cháo jiū jū
[释义] 《诗·召南·鹊巢》:“维鹊有巢,维鸠居之。”朱熹集传:“鹊善为巢,其巢最为完固。鸠性拙不能为巢,或有居鹊之成巢者。”本喻女子出嫁,住在夫家。后以“鹊巢鸠居”比喻强占别人的房屋、土地、妻室等。
[出处] 《诗·召南·鹊巢》:“维鹊有巢,维鸠居之。”朱熹集传:“鹊善为巢,其巢最为完固。鸠性拙不能为巢,或有居鹊之成巢者。”
[拼音] cháo jū xué chǔ
[释义] 栖身于树上或岩洞里。指人类未有房屋前的生活状况。
[出处] 北魏 卢元明《剧鼠赋》:“跖实排虚,巢居穴处,惟饮噬于山泽。”
[拼音] fù cháo huǐ luǎn
[释义] 覆:翻倒。巢:鸟窝。毁:破坏。卵:蛋。翻倒了鸟窝,打破了鸟蛋。比喻整体毁灭了,各部分都不复存在。亦作“覆巢破卵”、“覆巢倾卵”、“覆巢无完卵”。
[出处]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应同》:“夫覆巢毁卵,则凤凰不至。”
[拼音] què cháo jiū zhǔ
[释义] 同“鹊巢鸠居”。
[出处] 清·蒋士铨《贺新凉·再叠韵束心斋》:“费商量、虎威狐假,鹊巢鸠主。”
[拼音] què cháo jiū jù
[释义] 同“鹊巢鸠居”。
[出处] 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奸情总论》:“甚至鹊巢鸠踞,故为失昼之枭,蛇与龟盘,反作旁观之鳖。”
[拼音] fù cháo pò luǎn
[释义] 覆:翻;破:打破。翻倒鸟窝,破碎鸟蛋。比喻毁灭性的打击降临于众时,无一可以幸免
[出处] 汉·陆贾《新语·辅政》:“秦以刑罚为巢,故有覆巢破卵之患。”
[拼音] fù cháo qīng luǎn
[释义] 覆:翻。翻倒鸟窝,破碎鸟蛋。比喻毁灭性的打击降临于众时,无一可以幸免
[出处] 柳亚子《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覆巢倾卵之中,笺传《燕子》,焚屋沉舟之际,唱出《春灯》。”
[拼音] què cháo jiū jù
[释义] 同“鹊巢鸠居”。
[出处]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鬼求人》:“夫鹊巢鸠据,事理本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