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mò shǒu chéng guī
[释义] 墨守:战国时墨翟善于守城;故称善守为“墨守”;后指固执不变地遵循为墨守;成规:现成地规矩、制度。固执守旧;死报着老规矩不放;不思改革进取。
[出处] 清 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如钟嵘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朱尝墨守以为准的也。”
[拼音] xiōng wú diǎn mò
[释义] 肚子里没有一点墨水。旧指人没有文化。点:一点;比喻极小;墨:墨水;比喻学问。
[出处]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师自赞曰:‘匙桃不上个村夫,文墨胸中一点无;曾把空虚揣出骨,恶声赢得满江湖。’”
[拼音] bǐ mò guān sī
[释义] 笔墨:文字;官司:诉讼。写状子起诉。指书面上的辩论。
[出处] 清 许叶芬《红楼梦辨》:“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非仅为懵懂辈饶舌,打无谓笔墨官司也。”
[拼音] fěn mò dēng chǎng
[释义] 粉墨:搽脸和画眉的化妆品。指化装后登台演戏。比喻乔装打扮一番;登上政治舞台。也比喻在社会生活中扮演角色;像演戏一样活动。
[出处] 清 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 清勤堂随笔》:“粉墨登场,所费不赀。致滋喧杂之烦,殊乏恬适之趣。”
[拼音] wǔ wén nòng mò
[释义] 舞:弄;墨:文笔。形容玩弄文字技巧。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岂亦效书生,区区于笔砚之间,数黑论黄,舞文弄墨而已乎?”
[拼音] xī mò rú jīn
[释义] 惜:爱惜;墨:写字用的墨。爱惜墨就像金子一样。指不轻易动笔。
[出处] 宋 费枢《钓矶立谈》:“李营丘惜墨如金。”
[拼音] sāo rén mò kè
[释义] 骚人:原指《离骚》作者屈原及楚辞作者;后泛指诗人;墨客:文人。指诗人、作家等风雅的文人。
[出处] 《宣和画谱 宋迪》:“运思高妙,如骚人墨客登高临赋。”
[拼音] dà chù luò mò
[释义] 画画或写文章在重要部分多花笔墨;着意下功夫。也比喻做事从大处着眼;抓住关键。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你老哥也算得会用的了,真正阔的笔!看你不出,倒是个大处落墨的!”
[拼音] bù tōng wén mò
[释义] 通:精通;文墨:指写文章、著述等。指人文化水平不高或识字不多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5回:“小生旧日在那里住了数年,与他相交时,他虽是个不通文墨的人,为见他与人结交真有义气,是个好男子。”
[拼音] liǎng yǎn mò hēi
[释义] 比喻十分陌生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6回:“但他是初到省的人员,两眼墨黑,他不认得上司,上司也不认得他。”
[拼音] mò zhī wèi gān
[释义] 写字的墨汁还没有干。比喻协定或盟约刚刚签订不久(多用于指责对方违背诺言)。
[出处] 毛泽东《评国民党十一中全会和三届二次国民参政会》:“可是墨汁未干,将军们即奉命作成消灭边区的军事计划。”
[拼音] mò shǒu chéng fǎ
[释义] 见“墨守成规”。
[出处] 清·王韬《翁牖余谈·犹太古历说》:“盖用心不专,率皆墨守成法,未能推陈出新耳。”
[拼音] xíng zhū bǐ mò
[释义] 形:描写;诸:“之于”的合音。用笔墨把它写出来。
[出处] 鲁迅《的“关”》:“但若形诸笔墨,昭示读者,自以为得了这作品的魂灵,却未免象后街阿狗的妈妈。”
[拼音] bǐ mò zhǐ yàn
[释义] 指书写工具
[出处] 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16回:“就叫家人将带来的笔墨纸砚分在各人面前,大家做诗。”
[拼音] mò kè sāo rén
[释义] 墨客:文人;骚人:诗人。泛指文人
[出处] 唐·韩愈《祭薛中丞文》:“诗人墨客,争讽新篇。”
[拼音] mò jì wèi gān
[释义] 写字的墨迹还没有干。比喻协定或盟约刚刚签订不久(多用于指责对方违背诺言)。
[出处]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4卷:“说犹未了,思温抬头一看,壁上留题墨迹未干。”
[拼音] bǐ hān mò bǎo
[释义] 指文章表达流畅,内容充足。
[出处] 秦牧《艺海拾贝 巨日》:“那些作品的作者在节骨眼上,没有真正做到笔酣墨饱,因此,便不能获得预期的作用了。”
[拼音] dà chù zhuó mò
[释义] 原指画画或写文章要在主要部分下功夫。比喻做事从大处着眼。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0回:“你老哥也算得会用的了,真正阔手笔!看你不出,倒是个大处落墨的!”
[拼音] wén rén mò kè
[释义] 见“文人墨士”。
[出处] 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而那些封建旧文化培养出来的文人墨客、风流雅士,置国事于不问,整天吃花酒,作艳诗。”
[拼音] wū qī mò hēi
[释义] 乌黑,深黑